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评价

2018-03-08 20:42刘亚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

刘亚军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 127例BPPV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手法复位治

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计时平衡试验结果。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VSI评分、BBS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 两组患者BBS、VSI和计时平衡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患者VSI评分、BBS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分别为(18.37±3.89)分、(55.21±8.09)分、(135.31±9.98)min,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5.68±3.13)分、(42.33±5.12)分、(89.34±5.02)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 有助于患者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 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前庭康复训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4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眩晕疾病, 由于该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目前有学者采用变位试验联合手法复位方法开展治疗, 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1]。由于该病的复发率较

高, 目前临床在手法复位后给予患者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可促进患者前庭功能的快速恢复, 减少复发率[2]。作者对本院收治的BPPV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 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7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分会制定诊断标准[3]。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6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0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44.6±5.5)岁, 平均病程(35.0±6.1)d;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 女31例, 平均年龄(43.9±4.5)岁, 平均病程(33.0±4.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患者在医师的协助下取仰卧位后, 将头伸出治疗台的外延, 将头部向患侧旋转45°, 再将头部缓慢转正, 再向反方向旋转45°, 医师将患者的头部及身体向健侧翻转, 保证患者侧卧在治疗台上, 保证头部偏离仰卧位135°, 患者恢复坐位后, 将头部向前倾斜30°。患者反复重复以上治疗过程, 直到在任一位置患者均未出现眩晕或眼部震颤症状出现后, 再重复完成上述过程3次。

1. 2. 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 患者取卧位, 采取先慢后快的运动方式转动眼球, 头部运动同样采取先慢后快的运动方式;患者取坐位, 除保证头部和眼部运动之外, 再完成耸肩动作, 转动肩膀, 并模拟做弯腰拾物的运动;患者取立位, 在高于眼平面以及低于膝盖平面的状况下两手相互投掷小球;运动条件下, 患者围绕中心一人转圈行走, 并向其抛出大球并接受扔回的大球。每天完成2次训练, 1 h/次, 共训练4周。两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均给予改善循环以及抗组胺等药物基础治疗。

1. 3 评定标准

1. 3. 1 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symp-tomindex, VSI) 评价对患者的6种症状进行评分, 包括平衡、头晕、恶心、视觉敏感、眩晕以及头痛, 分值0~10分, 0分代表正常, 随着分值增大, 病情越严重, 10分为最严重。

1. 3. 2 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 scale, BBS) 评价总分56分,

分值越低, 表示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差。

1. 3. 3 计时平衡试验 评价方法记录患者在闭眼、睁眼时的锺趾位以及单足直立维持平衡的不跌倒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VSI评分、BBS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 两组患者VSI评分、BBS评分及計时平衡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患者VSI评分、BBS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BPPV在临床上属于眩晕的一种, 是由于患者耳内椭圆囊内耳石碎片掉入半规管, 诱发内淋巴液流通受阻, 患者多以眼球震颤和眩晕为主, BPPV在临床上又称管结石病[4]。临床对于BPPV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手法复位为主, 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但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10]。作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 将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引入到BPPV的临床治疗中,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endprint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VSI评分、BBS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 两组患者BBS、VSI和计时平衡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患者VSI评分、BBS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 有助于患者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 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淑霞, 张晓玲, 官俏兵, 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头晕的皮肤交感反应研究.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6, 23(9):546-548.

[2] 杨晓凯, 郑炎焱, 杨晓国, 等. 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理论探讨.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6, 23(12): 681-685.

[3] 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 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2(3):163-164.

[4] 王崇, 王建明, 扬威, 等. 早期手法复位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4):603-605.

[5] 刘壮, 李莉, 薛媛, 等.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6, 23(9): 521-524.

[6] 潘晓峰, 刘红梅. 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 中国康复, 2015, 30(5):368-369.

[7] 金曼, 王斌全, 于文永, 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0):81-83.

[8] 邢娟丽, 张婷, 李延. 手法复位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 北京医学, 2017, 39(8):790-792.

[9] 孙利兵, 鄭智英, 王斌全, 等. 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12):897-900.

[10] 张爱兰. 前庭康复训练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中外医疗, 2016, 35(35):57-59.

[收稿日期:2017-1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
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