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8-03-08 22:21张福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成果案例学科

张福

近年来,宁夏固原市实验小学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根据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现状,确定了“智慧课堂”项目的应用目标、整体思路、实施规划和预期成果,取得了良好成就。

一、学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目标

1.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学校实现了100兆宽带网全覆盖,有线与无线双轨运行,所有教室均安装了触摸一体机。学校共有3个学科、5个班、11名教师参与了“智慧课堂”项目的应用实践,是固原乃至宁夏地区规模最大的“智慧课堂”项目试点学校。经过前期的探索应用,实验教师已熟练掌握平台的操作技术和基本的课堂应用模式,并涌现出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学校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智慧课堂”的应用,形成学校特色,并在全校乃至全市内进行辐射。

2.“智慧课堂”项目实践应用目标

基于目前“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学校以重点学科、重点教师为试点进行了应用探索,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力争通过2至3年的实践探索,提升试点班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发展。一是通过“智慧课堂”项目的应用实践,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深化学科创新教学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培养骨干教师团队,为学校现代化发展储备优秀的师资力量。二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三是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品牌特色,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二、“智慧课堂”项目的整体思路及实施准备

1.“智慧课堂”项目的整体思路

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通过对“智慧课堂”项目的实践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精准发力,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个性化、合作学习等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智慧课堂”项目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采取科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二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试点班级的日常应用以课题为抓手,将典型案例的打造与课题成果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深度应用来提升课题内涵,为试点教师提供成果展示平台。三是以学科的日常应用为切入点。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和理念,参考《双课堂教学案例集》及其他案例,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丰富日常的应用形式;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以公开课和研讨活动为平台,深度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水平。四是以产学研用的“结合体”为保障。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硅谷模式为指导,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和高校等各方优势,共同推进“智慧课堂”项目的良性运转。

2.“智慧课堂”项目的实施准备

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组织应用实施、进度监控、成果审定和推广等。二是成立由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和宁夏师范学院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成员包括高校教师、学生、技术工程师等,负责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相关问题。三是完善工作及沟通机制,即由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及宁夏师范学院的驻校服务团队负责学校的常态化应用指导工作,每周对项目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三、“智慧课堂”项目实施规划及预期成果

1.“智慧课堂”项目实施规划

采用“放眼全局,分层次、分阶段,立足重点”的试点示范应用的方式,分阶段实施项目。

在研究准备和应用探索阶段,通过面对面交流、集中教研、教学指导等多种形式,初步确定适合本学科的教学应用主题,确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项目进行研究准备和应用探索。

在实践应用阶段,组织开展“智慧课堂”项目实践应用活动,密切跟进应用活动的进展,探索其实践应用模式。

在深化实践和推广应用阶段,要完成六项工作。一是制订应用计划。从丰富应用形式这一目标出发,在宁夏师范学院和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根据自身和“智慧课堂”项目实践的特点、学生特色等制订个性化、分学科的应用计划,并就产出成果形式及数量作出说明。二是组织项目启动会。根据前期应用及研究情况召开学校、宁夏师范学院和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三方座谈会,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收集经典案例。三是在“走出去”活动中提升影响力。组织项目组相关教师参加一些全国交流观摩和研讨活动。四是打造系列化典型案例。通过系列化、过程化的案例让先进教育理念落地生根,使其具备可操作性。五是按照研究计划对学生进行试测及前测,三方共同实施研究、收集数据并撰写论文。六是成果的收集与推广。三方在应用过程中注重收集本学期的学科教学典型案例,形成“智慧课堂”项目实践的典型案例集,并在各级教育网站上进行宣传与分享。

在全面普及实践阶段,将前期教学案例和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普及推广,以打造特色应用模式,将学校建设成固原市级“智慧课堂”实践示范校。具体包括推出名师,并召开市級成果展示会;推出“智慧课堂”实践应用成果集;将应用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2.“智慧课堂”项目实施预期成果

一是打造信息化教学名师队伍。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磨课、公开课、外出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参加赛课,在高校教师和一线特级、高级教师以及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逐渐提升本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学科教学水平。二是积累典型教学案例。通过近三年的应用,各学科教师丰富了“智慧课堂”的实践应用形式,积累了相关典型教学案例,并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了成果,协助学校编著案例集。三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预期试点班级学生的学科成绩和信息素养将与对照班级学生有显著差异。四是探索本地化特色教学模式。根据本校特色,在专家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归纳、总结,优化了原有教学模式,实现了本地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五是建设高级别的信息化教学示范校。各方群策群力,稳步推进“智慧课堂”项目的实践应用迈上新台阶,把学校建设成自治区级别的示范校。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才能使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果案例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样板案例
验收成果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劳动成果评比
“超学科”来啦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