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2018-03-10 02:13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巨灾保险公司损失

刘 琼

引言

巨灾风险,顾名思义,则为巨大灾害造成的风险。根据巨灾风险的产生类型,将此类风险分为自然巨灾风险和人为巨灾风险;也可依据巨灾发生频率,分为常态巨灾风险和异态巨灾风险。风险一般都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巨灾风险在此基础上还具有它的独特性,如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抗性。它是不可完全避免或预防的,此类风险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冲击当前的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等。现阶段,商业保险常常只能针对一般风险,却对巨灾风险这一特殊性风险,在风险管理上并不适用。而我国现阶段解决巨灾风险问题,主要是依赖政府为赔付主体,商业保险的赔付率非常低,这将给国家和政府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同时,也没有有效地利用好市场资源。

一、2006-2014年巨灾风险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慕尼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之以前的34年间,巨灾已经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近570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只有100亿是保险赔付的,占比不到总损失的2%。根据2007至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2006-2014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灾害、海洋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其中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等;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赤潮、海浪和海冰等;突发环境事件还包括旱灾、台风、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等。下表汇总2006至2014年,8年间我国自然灾害的详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危害程度不稳定的现象,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发生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的次数较为频繁,而地震灾害和海洋灾害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他们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却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2014年全国各地域自然灾害统计表显示,全国各个地区都发生过一定程度上的自然灾害,虽然各个地区发生巨灾的频率或造成的损失不同,但是就整体而言,巨灾发生数量较多,损失巨大。我国因地域不同,巨灾风险影响程度也会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危害严重、风险较高、损失较大等。

表1:2006-2014年我国自然灾害情况表

二、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早在2007年,国务院在《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想法。其中也提出了,努力构建巨灾保险基金的风险融资体系,保证当巨灾发生时,对保险人及再保险人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风险管理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目的是为了通过降低风险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针对巨灾风险存在难以干预、控制或消除等问题,巨灾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对巨灾风险进行关注、评估,尽量减少巨灾风险带来的损失。巨灾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含风险消减、损失融资、损失降低。风险发生的事前阶段,风险消减和损失融资的管理措施最为常见。风险消减是尽量通过对风险的预测、规避以及抵御等方式,控制风险扩张的范围,从而降低经济的影响。而损失融资则是最常用的巨灾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巨灾风险自留、巨灾风险转移和巨灾风险分散。其中,巨灾风险转移和巨灾风险分散有是整个巨灾风险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就现阶段而言,巨灾风险转移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巨灾保险和再保险,而巨灾风险分散的主要方式是将巨灾风险证券化。

可见,巨灾保险和再保险的话题已提出十年,但就我国现状而言,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第一,管理体制不完善。虽然在十年前就已经提出针对巨灾风险的管理提案,但是各大保险公司仍没有将巨灾风险作为专项列入保险赔付范围内,保险公司也未对巨灾风险提出相关保险制度,使得巨灾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表2:2014年全国各地域自然灾害汇总表

第二,管理方式单一。目前,我国主要以政府救助、社会捐赠和保险赔付作为主要的经济救援方式,资金的支出主要来自于财政资助和社会爱心捐款。其中,政府救援作为最主要的方式,占比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会加大财政压力。即便如此,政府的拨款和社会捐赠仍远不能满足灾后恢复的需要,财政压力还将影响政府的建设资金,单一的巨灾风险管理方式也将无法积极调动市场资源,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第三,管理工具不健全。我国针对巨灾风险最常见的工具,即是保险。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居民对巨灾投保意识不强,保险公司的巨灾保险产品缺失等现象。这些都会造成保险公司的承保力度不够,承保范围较小,承保赔付率低等问题。同时,又因巨灾风险的特殊性,致使巨灾保险价格相应较高,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承保的成本较高;再加上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中再保险集团与部分其他境外再保险分公司分保能力有限,都难以应对损失严重的巨灾风险,甚至造成保险公司破产。

三、巨灾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巨灾风险管理的成本费用分析

1.事前成本费用。我国居民普遍存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灾害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风险真正发生时,往往又无力解决。因此,就需要提前进行风险的预防和评估,尽早认识到身边的风险,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巨灾风险发生时带来的损失。针对风险预防和评估,主要是通过强化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居民投保的意愿,提高政府和保险业对风险评估的技术水平。对于政府而言,在进行政策宣传及风险教育时必将产生相应的宣传及教育成本。此类成本主要有公益讲座、公开课等的一般宣传教育成本;有宣传手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成本;有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成本。对保险公司而言,会有险种宣传上的营销费用。除此之外,在灾害发生之前,还会有为了完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保险产品设计上产生的成本费用等。

2.事后成本费用。根据巨灾风险所具有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高的特点,当风险发生时,就需要有一套有效巨灾风险的管理机制。巨灾风险的管理机制除了有风险的转移、分散,还有灾后的抢险救灾及重建等工作。巨灾风险管理则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费用。对于政府而言,主要是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来进行风险管理,其财政补贴主要用于投保阶段保费的补助以及灾后救援与重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主要是赔付成本和赔付支出,其中赔付支出包括各项理赔款项、理赔费用以及提取的巨灾准备金等,同时还包括进行保险证券化中的发行费用、资本市场的运作成本,投资巨灾再保险的费用以及抽检巨灾风险基金所造成的基金管理成本等。除此之外,还有对灾情损失的总体评估及对事发地的现场勘查所产生的灾情核定成本等。

(二)巨灾风险管理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针对保险企业而言,拓展业务活动,增加业务收入,尽量减少业务支出及成本费用,从而增加经济利润是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经济效益就成为保险企业评价业绩的一项指标。保险公司的效益一般由固定的保费收入产生。当巨灾风险发生前,企业会进行风险的教育宣传,从而会增加管理成本。保险公司此时,可以为了提高的经济效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保费收入。同时,赔付成本和赔付支出一般相对较小,风险管理的效益相对较大。在巨灾风险发生之后,赔付成本和赔付支出是巨大的,但是累计的保费收入远不足以赔付巨额的赔偿金额。因此,保险公司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例如同银行合作,利用发行债券等方式增加投保金额;也可以与其他保险公司合作,实施再保险转移部分风险,从而减少投保公司经济损失;也可以利用提取的合理准备金进行有效投资,进而提高承保能力,减轻赔付压力。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再保险公司和证券化分散部分巨灾风险,从而减少保险公司的资金压力,使保险公司有能力承担赔付。

2.社会效益。任何巨灾的产生将给居民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巨灾风险管理的社会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巨灾风险的防范宣传,除了会增强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外,还会引导居民积极参保,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促进资本市场的鲜活动力。同时,完善巨灾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和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也是保障巨灾保险体制有效运行的前提,为保证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护航,从而让保险企业有信心有动力的发展再保险及推动巨灾保险证券化的落实,这将会拓宽巨灾风险损失的融资渠道,也会推动有效配置资本市场资源的进程。灾后,巨灾风险管理需要积极有效的安排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政府部门和保险企业都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作用,及时给予政策补贴、经济补偿或保险金给付,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四、总结

当巨灾发生时,仅依靠政府援助或保险公司都难以解决巨灾带来的赔偿问题,这不仅需要国家、政府进行资金支持,还需要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积极的自我消化部分风险,实现风险公摊。因此,我国在实施巨灾风险管理时,需建立以政府支持为护航,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积极参与为主体的综合管理体制。有效利用市场资源,将巨灾保险、再保险以及巨灾证券合理有效的运用到巨灾风险管理中,构筑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资产组合,实现对巨灾风险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

[1]欧阳增.国内巨灾风险及其管理的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

[2]田玲,陈金燕,王含冰.“偿二代”监管体系下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测算与分析[J].保险研究,2016.

[3]诸宁.保险与再保险中的巨灾债券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巨灾保险公司损失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北京的特大城市巨灾情景构建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深浙滇”三地巨灾保险试点概况及浅析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问题研究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