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不可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以《分数百分数的复习》教学为例

2018-03-11 03:36徐长凤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定义绿化分数

○徐长凤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复习课,从时间看,占小学阶段数学课的15%,从课型看,属于新授、练习、复习三大课型之一。可在现实中,却很奇怪,预约听课、公开课中鲜见复习课的踪影,教师对复习课的研究较少。走进复习课堂,我们常常发现的是“炒冷饭”的居多,知识梳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更多的复习是“以练代讲,低水平重复”,求量不求质,复习课往往上成习题课。对学生进行走访,他们的一句——“本来就会,没意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在复习课上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本学期围绕这些问题,几校进行了联合教研,并以《分数百分数的复习》为例,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课后研讨中发现,我们可以抓住以下四点,让学生思维在复习课中得到发展。

一、寻落脚点梳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生:3∶5、60%、0.6、3÷5、意义、各部分名称……

2.师:什么叫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师:分数怎么来的?(学生面面相觑)举例试试。

生1:分来的,可以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

开始的回顾梳理阶段,知识点既碎又多,课前教师虽然布置过自主整理,可是学生个体不一样,整理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两位教师都是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以一个分数为落脚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虽然问题不同,却殊途同归。一方面,师生间对知识快速回忆,相互补充,让知识更全面,为下面的深入复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思维得到快速发散,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抓关键点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师:都表示每段,结果为何不同?

(教师将3米改为a米)

师:绳子的长度变了,每段的具体量发生了变化,什么却没变?为什么?

生:每段与全长的比率跟长度无关,跟平均分的段数是有关的。

复习课,不仅要将知识进行梳理,还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比较与反思,化解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问和困惑。分数有多重身份,内涵丰富,一直是公认的难点。张奠宙教授认为,分数有四种身份:份数定义,即一个单位平均分之后的一份或几份;商定义,即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比定义,即整数q与整数p(p≠0)之比;公理化定义,即有序的整数对(p,q),其中(p≠0)。可见,分数的几种定义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它们共同架构起完整的分数的意义。可是,对于分数,学生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一句话,即分数的份数定义。以上两个案例,前者抓住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操作,后者抓住教材中的一道练习,让学生不停地对比、思考。看上去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实他们都抓住了关键点,无论让学生动手操作,还是让学生动脑思辨,异曲同工,都从多角度架构分数的意义,促进理解分数的本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找生长点练习,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1.甲乙丙三个新建小区,涂色部分表示绿化面积。选购房子时,你选择哪个?

生:选丙。

师:乙小区绿化面积大,为什么不选?

生:总面积不一样,绿化面积虽大,可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却不高。

师:你们没比绿化总面积,而是比较的什么?能起个名字吗?(绿化率)

师:出示丁小区,绿化率为多少?可称作花园吗?(大于50%则可称作花园。)

2.师:出示0.9,0.99,0.999,( ),( ),( )……什么规律?越来越接近几?(出示数线表示方式)

练习是复习课绕不开的部分,要想摆脱就题讲题,我们需挖掘习题的价值,开拓学生视野。这两个片段给了我们启发。链接生活(出油率、不合格率、绿化率、恩格尔系数等),或从数学本身去思考;还可以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重视审题、估算、细思慢想习惯的养成等等。总之,要能通过不同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在练习中拾级而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总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片段1将比较百分数的大小放在购房情境中,题目的价值被放大,不仅链接了生活,开拓了视野,学生在深入理解百分率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绿化率”。片段2规律简单,如果仅仅是填空,三年级学生可能也会,但是,这里的“小卡通”提出“越来越接近几”,显然让我们感受极限思想。教师在前面几何图形表征、文字表征的基础上,又采用了另一种表征方式——数线,让学生在习题中获取新知。

四、扣联结点统整,培养思维的系统性

1.师:今天,我们从一个分数想起,既可以向多个方向发散,也可以沿一个方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还可思考多个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教师连成图)

2.师:学到这里,你还有疑问吗?

……

师:刚才我们发现0.9,0.99,0.999( )( )()……越来越接近1,0.和1是什么关系呢?课后同学们研究一下吧!

课堂接近尾声,教师并没有虎头蛇尾。一方面,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后,用思维导图把这些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织成网,不仅是复习知识,还在迁移方法,引导学生从点状走向结构化,学生带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复习,不仅可将知识从散乱的一大堆变成有序的几部分,还可减少理解和记忆负担,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在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的学习也画上句号,而是将问题留给了学生,这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也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猜你喜欢
定义绿化分数
朱屺瞻《绿化都市》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