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提升数学素养
——《圆的周长》磨课及思考

2018-03-11 03:36沧县兴济镇小学马红梅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直观图周长直径

○沧县兴济镇小学 马红梅

教育不是替代、告诉,而是引导、经历、体验和感悟。因此如何运用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近日有机会参与了《圆的周长》的磨课活动,对比执教教师前后不同的教学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静心思考,反复揣摩,不断反思。

一、设计环节的改变

第一次试讲:

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追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2.出示课题,让学生猜圆的周长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3.介绍工具,量直径和周长,给出表格。

圆的周长 直径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圆1圆2圆3

4.学生操作并填表。

5.学生汇报得出公式。

第二次试讲:

1.出示课题,圆的周长,结合直观图,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学生猜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学生提出验证猜想的方法,用手中的学具测量,想清量什么、量完以后怎么办,并完成表格的设计。

4.操作并填表,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记录在表中。

5.学生汇报,得出公式,C=πd,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

二、设计理念的提升

对比这两次的教学,教师在理论和操作层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首先,第二次教学体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更突出了“以生为本”的学习理念,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学习空间。

其次,第二次教学中“猜想”环节更透彻,从充分的观察和猜想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直观图的引入,让学生发现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最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验证的方法,并探索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磨课过后的反思

结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有些环节还可以再放开些,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启迪学生质疑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开放途径,为学生积累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经验

求圆的周长就是求曲线的长度,方法很多,如:绕线法、滚动法、公式法等,我们不妨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学习情况适时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通过全班方法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反思后设计如下——

环节一:复习周长的概念,明确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周长的概念入手,明确求圆的周长,就是求曲线的长度,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环节二:探讨求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自己想方法求出圆的周长吗?

教师提供学具学生自己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周长概念,探讨出用“绕线”和“滚动”两种方法测量周长,为后面的学习积累经验和数据,教师适时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二)开放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猜想——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周长与谁有关。

试讲二在猜想周长和谁有关的环节时,出示了直观图让学生先观察,再猜想。我反思先出示图有些不妥,这样无形中就牵制了学生思维,剥夺了学生自己寻找思路、探索方法的权利。

在猜想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的环节中,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先不出示直观图,不要做任何提示和暗示。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地猜想,发现其中的关系。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中已经有了操作的经验,再根据圆的特征和要素(圆心、半径、直径),会很快发现其中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周长与直径的联系,是学生开启自主学习的关键。

反思后设计如下——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不能用测量的方法求周长,所以我们还要一起研究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猜想圆的周长和谁有关。

师:请同学们先大胆猜想一下,圆的周长与谁的大小有关?

2.验证——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出示直观图验证。

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多数学生猜想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以后,教师再出示直观图演示验证两者之间确实有关。直观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猜想,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而不是作为引导猜想的辅助图。

反思后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对比,已经猜到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有关,下面我们一起看课件,感受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周长随着直径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画图,进一步验证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三)开放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里要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探索的场所。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有了求圆的周长的经验,也用滚动法和绕线法求出了多个圆的周长,再加上知道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学生会很快测量出相应的直径,加以对比找出两者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确实遇到困难、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反思后设计如下——

环节四: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推导公式。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同学们自己研究。

学生运用表格收集整理数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比对、推导、验证,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不断地猜想,不断地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合作,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时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习,既能降低个人探究的难度,实现多人数据的共享,又能培养学生倾听、分析、反驳、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与团队合作的意识。

反思后设计如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下面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小组汇报;整理公式;介绍“祖冲之”。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周长公式,经历知识的产生和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新的课标理念,立足“生本”,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唤醒学生学习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直观图周长直径
圆的周长
各显神通测直径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
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中线段的变化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