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03-12 02:33李玉静,房巍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大会现代化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未来一段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相伴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先导,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主要通过与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互动而呈现出来。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通过自身的全面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大会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相关表述也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世纪以来,教育先行或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很多国家改革发展的基本战略。本次全国教育大会将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战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于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强调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同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美国《时代周刊》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评价为“投资教育,注重人才的战略性培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深刻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口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挖掘出来,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类型,其发展更要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各方面相适应,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贡献力量。

二、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在全球化和教育开放的背景下,关于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决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本次全国教育大会也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这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扎根中国大地是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本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道路遵循,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开放和国际化的视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整个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本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教育要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要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人人通过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职业教育为每个公民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实现全面现代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而在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要素或载体上。全国教育大会从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论述都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就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来看,一定要把“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将“劳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的现代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基于这一要求,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核心要素,努力实现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知识修养、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为此,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的相关标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形成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并制定相关制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实现教育体制机制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依据这一要求,审视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开展深入系统的改革和制度创新,这是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建立并有效落实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性制度,如产教融合制度、体系融通制度、终身培训制度、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严格的质量保障制度、资格框架制度等等,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公众对职业教育选择路径的拓宽及认可度的提高,并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对于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贡献度。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大会现代化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WAIC与WIC大会简介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