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蛋白、血脂的影响

2018-03-14 05:3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瑞舒伐缬沙坦类药物

, ,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特征,是引起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病变的最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起病较为缓慢,常有头晕、头痛、心悸等表现,病变后期常并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导致病人死亡,因此控制血压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降低死亡率[2]。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报告可知,我国高血压病人数量呈大幅增长状态,我国高血压病人在2亿左右。对我国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危险分级,绝大多数为轻度及中度病人,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时,降低血压及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是治疗的关键[3]。其中血脂异常常与高血压并存,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病人时,维持血脂水平相当重要。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还可以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展[4]。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拥有良好的调脂效果且作用持久良好,同时可以延缓粥样斑块形成甚至逆转。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阻碍醛固酮分泌,促进血压下降,且不影响体内血脂水平变化[5]。本研究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蛋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41岁~73岁(61.22岁±7.31岁);病程1.5年~12.0年(5.32年±1.53年)。观察组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38岁~70岁(63.23岁±7.33岁);病程1.7年~13.0年(4.64年±1.51年)。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轻度及中度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1.3 排除标准 有心脏或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继发性高血压;阻塞性肺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或半年内可能妊娠的病人;存在脑血管意外病人;近2周服用过影响血脂水平及血清蛋白水平的药物者;肝肾功能损害病人;药物过敏者;依从性不好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在参与治疗前1周,对平日服用的降压药物进行停用并洗脱,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并减少钠盐摄入,适度增加钾盐摄入量;控制摄入高热量食物;在不对身体造成负担的前提下,进行适当锻炼;限制烟酒;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对照组予缬沙坦分散片(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08)每次8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浙江京新药业,国药准字H20080483)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8 d。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1 血压检测 两组病人均应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坐位时于右臂肱动脉搏动处,测量病人血压并记录。

1.5.2 血清蛋白、血脂检测 在治疗开始及结束时,采集两组病人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将2 mL血样装入含有EDTA的抗凝采血管中,离心机以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层血清吸入EP管中,-20 ℃冰箱中保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蛋白水平,试剂盒由常州贝源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操作说明及步骤进行检测。血脂检测使用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HF240-300快速血糖血脂仪进行检测。

1.5.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及其他体征变化,当血压不能很好控制时,应调整药物用量。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病人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血清蛋白增加≥8 g/L;有效:病人血压降至145/100 mmHg以下,血清蛋白增加≥5 g/L;无效:血压维持在150/100 mmHg以上,血清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清蛋白、血脂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压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清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血压及血脂水平较低,血清蛋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n TC(mmol/L) 治疗前治疗后 LDL⁃C(mmol/L)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75.9±0.65.4±0.51)4.4±0.53.9±0.31)观察组416.1±0.74.7±0.61)2)4.2±0.52.5±0.41)2)组别 收缩压(mmHg) 治疗前治疗后 舒张压(mmHg) 治疗前治疗后 血清蛋白(g/L)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54.2±16.6141.3±15.21)98.3±10.293.3±9.21)42.3±5.245.6±5.41)观察组155.3±16.2129.2±13.61)2)97.8±10.683.2±9.61)2)41.8±4.653.3±5.71)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能够伴随心血管及肾脏等脏器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疾病。血压升高前期病人可出现头痛或头晕,累及脏器后引发心脏病、血管瘤甚至肾衰等疾病[6]。临床上60%高血压病人具有家族史,治疗时多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人死亡率为主要目的,以降低远期脑卒中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因高血压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故而在治疗高血压时,要对影响心血管功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7]。中老年人常伴有血脂水平异常,伴血脂异常的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加大,因此在降压治疗时加用降脂药物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8]。

临床多项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提高心血管疾病中危及高危级别病人的治疗有效率[9]。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良好,属于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延缓并逆转粥样斑块的形成。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异常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较大,他汀类药物能够加快清除速率,降低体内总胆固醇水平[10]。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具有更好的肝脏选择性,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内的吸收与分解。因此较小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就能达到短期内良好调脂的目标[11]。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一般选用联合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个体化给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缬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以抑制AT1、激活AT2,阻断血管收缩及水钠潴留,起效较为缓慢但持久[12]。缬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能够对心、脑、肾等脏器起到保护作用,不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13]。缬沙坦氢氯噻嗪片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增加排钠来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目的。

血清蛋白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总蛋白中占40%~60%,功能广泛[14]。血清蛋白能够结合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同时也对动脉血管渗透性具有一定作用。高血压病人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时,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提示血清蛋白水平的减低能够提示高血压靶器官的受损害情况,并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同时资料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血清蛋白水平下降,也增加了高血压靶器官受损害的概率[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瑞舒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低水平的血脂能够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压及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后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血压、TC及LDL-C水平较低,血清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血清蛋白会增加高血压对其他器官的损害概率,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及缬沙坦能够增加血清蛋白水平、降低血脂水平,缓解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证实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增高血清蛋白水平,缓解靶器官损伤。提示使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病人依从性好。

[1] 蒋文龙,钱惠东,郑若龙.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奥美沙坦降压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5,41(1):108-109.

[2] 张艳,郭泽春,宿英英,等.高血压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44-46.

[3] 董婷,刘素珍,李继平.社区高血压管理病人药物降压治疗管理及血压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12):1445-1448.

[4] 高晓嵘,武丽芳,师宁,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期迅速降脂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5):141-144.

[5] 许凯.三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降压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81-82.

[6] 刘晓明,武丽卿,包举.加用美托洛尔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382-2383.

[7] 赵越,戚玮琳,杨爱芳,等.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6):559-562.

[8] 耿慧,刘梅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768-769.

[9] 张燕丽,温凯,马小惠,等.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96-198.

[10] 吕天成.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其病死率的相关性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77-379.

[11] 赵立波,谢代鑫,孙后超,等.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40-1142.

[12] 黄毅,张旭,陈素群,等.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5):316-317.

[13] 马圣庭,刘斌,赵成军,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3):215-217.

[14] 朱倩,李云,段睿,等.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1):109-114.

[15] 邢金平,来春林,刘晓红,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9):1241-1243.

猜你喜欢
瑞舒伐缬沙坦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