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客教育到教育创客

2018-03-14 20:04贾旭琴李银玲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客教育思考

贾旭琴+李银玲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人才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全球范围内引发创客运动,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进校园的结果。目前的研究发现,创客教育被赋予强烈的工程化色彩,教育人很少参与其中。创客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客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那么如何在教师教育中加强未来教师创客精神素质的培养值得我们思考。文章在梳理创客教育相关研究和实践交流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创客,探究教育人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实现属于我们教育人自己的创客。在怀特海生态创造思想的指导下,对教育创客的内涵和核心思想进行阐述,提出教育创客的实施设计原则,最后建构出教育创客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创客教育;教育创客;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一、前言

创客(Maker)指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一类人,2011年传到中国,一经提出便得到很大的关注。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进学校的结果,是融入创客理念的教育过程。但是从目前的创客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创客的参与者更多的是那些工程化学科背景的人员。创客教育的研究更多聚焦于课程设置开发、空间建设。社会创新需要教育创新,我们教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参与?创客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课程开设来达到目的吗?必须是在设备齐全的空间中才可以开展吗?教师是创客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该何去何从?我們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主力股,该如何做?

二、创客及创客教育的发展

1.创客教育思想的缘起与发展

(1)创客及其发展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泛指“乐于亲手创造,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它最早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比特(MIT)和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2]。创客的概念传到中国是在2011年[3]。2012年春《创客杂志》(Maker Magazine)的发行与创办,使这一术语真正流行。[4]2015年,“创客”第一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5],这个概念被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出,成为时下的热点词汇。[6]结合时代背景,高新技术不断发展,比如技术功能完善,价格下降,人人做创客成为可能,创客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这加速了创客的传播。关于创客,研究的人很多,同时对创客内涵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

综合各家思想,个人赞同姜艳玲、古岱月的理解,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实现创客学习研究》的文章中提出创客在理解为一群勇于创造、创新的人的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基础理论进行改造、创新并付诸实践的理念和精神。也就是说勇于创新的人叫创客,对基础理论进行改造并付诸实践的精神也可以称为创客。创客强调的是永无止境去追求创新的精神,关注的、在乎的是做事态度,无关乎是否制作出物化的产品。

(2)创客教育及其发展

随着创客的兴起,引发全球范围内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结合。2013年,美国众多中小学生参与实施“创客教育”。2014年,美国启动“创客教育计划”,加快发展创客项目与创客空间,推动创客教育进学校。[5]现在的美国,“创客运动”已经攻陷了多个领域,仅美国本土就有大约1.35亿名创客,大概是美国人口的一半。[7]在美国创客教育发展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在中国,我们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最缺的,一直是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什么原因?我们知道创新的种子源于教育对人的养成,学校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人才最重要的来源是学校,要培育杰出的人才,最迫切的是在学校培育适合创新的土壤、氛围和文化。[8]创客运动进学校势在必行。正因如此,在中国,创客教育借着创客运动的“东风”,一提出,便博得眼球,成为焦点。

关于创客教育的理解,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创客教育指创客的教育。主体对象是学生,是创客。强调通过教育教学培育创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谢作如、吴俊杰、胡小勇、朱龙、王佑镁等专家都在强调创客教育重在学生的实践和感悟;二是指创客式教育。针对教育教学过程,提出创客教育是将创客理念植入教学过程,使用数字化工具辅助教学,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王旭卿、杨现民和祝智庭专家们侧重这一方面,指出创客教育是一种教学范式,新型教学模式或者说是教学的实践场。

2.创客教育的核心思想

综合各家所述,笔者将创客教育的核心思想总结如下:

创客教育是一个融合创客理念的教育过程。强调创客教育需要具备创客的特征,同时教育教学的过程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是兼有教育性和创新性的教育。

创客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课程是混合式,形式是跨越式,串门式。

创客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充分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学生要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在解决真实问题时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创客教育不只是懂得编程的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带领学生开发、制作一些物化的产品。创客教育的实现最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客精神和能力素质的创客型师资。

三、从创客教育到教育创客的思考

创客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客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那么如何在教师教育中加强未来教师创客精神素质的培养,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国创客教育的参与者更多是有着理工科背景的人,而当前师范类大学是我国师资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针对师范生人才培养来探索创客精神的培育,是我们思考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教育创客的概念,探究教育人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实现属于我们教育人自己的创客。

1.教育创客是什么

本文中的教育创客有两层含义,一是创客中的教育者,指研究培养创客的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的一类教育者,针对的对象是人,是教育者,更多的是教师(包括未来的教师)。二是教育中的创客,是教育人自己的创客,是教育人探究如何用教育思想和智慧来实现属于我们教育人自己的创客,让创客教育落实到文科或者师范生中来。教育创客更多的强调教育性,创客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强调师范生培养的可持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创客是教育中的创客,是有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创客,是可以用教育思想和智慧来培育更多创客的教育创客。

2.教育创客的核心思想

教育创客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培养和谐的人,兼有教育性和创造性的完整的人。教育创客是针对没有走出校门的师范生——未来的教师,让他们不仅应该具有一名教师该有的品质,更应该具有创客的精神,是有创客精神的未来教育者。

教育创客不只是接受教育,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教育,实现创造的更进一步——自我创造,最终自我得到真正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让自我创造和自我教育旁边的散点尽可能多的集中于自我发展这条直线的附近,培养更多集教育与创造为一体的和谐的人。这里的和谐从两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指自身的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强调自己的心与行的统一,即心指导行,行反应心。因为内心的需求去做这件事情,这样我们可以享受其中的乐趣,越做越好,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创造更容易发生,突破更可能取得。其次是于他人、于社会行为与意义的一致。这里强调我们创造的“作品”联接事物与心灵,是内在心灵的“意义”外化,必须是合乎伦理的,有意义的。

3.教育创客的成果形式

教育领域中创客成果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我们分为两个层面:有形的层面和无形的层面。

有形的成果。教育创客的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设计,新的评价模式或者是新的教学思维、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等。

无形的成果。教育创客不完全等同于理科、工科类的学生所实施的创客,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创客,更应该体现为: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实践,面对问题有想要解决的冲动,有可以解决掉的勇气和信心。

总结起来,本文认为教育创客最终应该具有这两种素养:一是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二是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强调谦卑的态度,容错的态度。作为一名教育创客,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有时或者说大多时候事情的解决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可能遇到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题,教育创客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突发状况会很多,可能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突然一个错误就让我们与成功擦肩而过,这时需要我们有一颗谦卑的心,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耐心,用自己清醒的头脑,平静的心去沉着面对,仔细审阅。这种态度贯穿整个创造过程。它是创客的通行证,没有它进不去创客的大门。所以说教育创客需要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净心”和“静心”。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解决的是愿不愿意,想不想要的问题。是指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从不同层面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尝试新创意的勇气,这个是创客中的精灵,是创客想法的提出者。这里特别强调反思过程,它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创客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是在发现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创意设计,而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创新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维度独特,有计划、有全局意识,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规划和实现,这个是创客中的魔法师,是创客想法的设计者和规划者。教育创客成果的有无与之有很大的关联。

创新能力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是创客中的剑客,是创意实现的执行者,是想法落地的实践者。无论是提出者,设计者还是实践者都可以称为创客。这是创客的存在状态。如果你不仅可以设计还可以将之付诸实践,这是我们最需要的,最想看到的,我们的社会就是要培养这样的集知识与智慧于一体的完整的创客,这是最理想的结果,是创客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创客的培养目标。教育创客就是要培养这样一批集知识与智慧为一身,教育和创造为一体的未来教育工作者,让创客教育得到继承和发展,让教育创新真正带动社会创新。

四、教育创客的理论构想

基于以上的研究和思考,本文提出了教育创客的理论构想FATKC,具体如图1所示。

框架提取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自由(Free)、艺术设计(Art design)、技术(Technology)、知识(Knowledge)和联系(Contact)。这五个要素是教育创客在实践时需要考虑的,需要遵循的。同时这也是在师范生培养中融入创客教育理念的显性表现,可以指导教育创客的实施设计。

其中知识(Knowledge)的传播是根本。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无论怎么创新,都需要最基本的知识传播,这里的知识指明述知识。美国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将人类知识区分为明述知识和默会知识,明述知识是指用语言符号来表达的命题式知识。[9]这些知识是教育创客实现的垫脚石。我们知道创造不是逼出来的,是偶发的,是灵感的闪现,灵感的闪现是需要一定知识储备的,知识是内在的积淀,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会对一些事物有更多的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或需求,对于创造的产生才更有意义,对于创意的实现也有很大帮助。

联系(Contact)是关键,联系的发生是思维养成必须的过程,也是创造发生必须的储备,怀特海说过,学生只有意识到联系才能无限浪漫的遐想。这里的联系包括两层含义,内容联系和过程联系。内容联系是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过程联系是指形成内容联系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播知识时要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还要考虑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生活的特别联系。我们发现,能引起无意注意的大多是我们认知范围可以接受的,共同经验原理也告诉我们,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联系之上的。

技术(Technology)和艺术(Art design)是辅助知识的产生和联系,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设计选择不同的载体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同时艺术的点缀对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方面有很大意义。

自由(Free)是贯穿整个过程,以上的所有都要建立在自由的环境下,开放的氛围中进行。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所说,在教育中,创造和自由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创造性教育的过程就是增进享受和获得自由的过程,因此,自由是创造中关键性的要素。

教育创客的成长发展需要这五个元素,就好像一棵小树苗长成大树需要土壤、矿物质、水分和氧气等的辅助支撑一样。这五个元素组成FATKC框架。图中,选择“云”代表自由,中间的两个环代表技术和艺术,作为知识学习和知识联系的手段,放在整体设计的中心,重叠的部分是在强调不只是用,更重要的是用好,强调科学艺术于一体的设计。碎片化知识到处都有,重要的是对信息的加工连接,而信息的加工联系需要技术的支撑,艺术的点缀。横竖两条直线贯穿双环代表知识的生成过程,是随机的过程,强调知识的产生不是一定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怀特海说过最好的教育是用最简单的工具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技术的辅助与支持是在需要的情况下选择的。

五、总结和展望

创客教育强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希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主动思考。培养这样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最迫切需要的,社会对创客教育的发展非常关注。而创客教育能够持续发展需要教师的协助,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是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所以在师范教育中融入创客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提出教育创客,探究如何在师范生培养中融入创客精神,培养一批又一批集教育与创造为一体的和谐的人。这就是笔者对教育创客的理论思考,希望为教育创客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刚,石晋阳.创客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

[2]任江林,马绍文.众创时代我国大学生创客成长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

[3]佚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创客实验室正式成为国际Fab Lab成员[EB/OL]. http://www.gx211.com/news/2015728/n3389285404.html.

[4]钟柏昌.学校创客空间如何从理想走进现实——基于W中学创客空间的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6).

[5]朱龙,胡小勇.面向创客教育的设计型学习研究:模式与案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

[6]姜艳玲,古岱月.“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实现创客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

[7]王同聚.走出创客教育误区与破解创客教育难题——以“智创空间”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2).

[8]雒亮,祝智庭.开源硬件:撬动创客教育实践的杠杆[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9]石晋阳,陈刚.论创客教育的默会知识论基础:反思与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7(4).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创客教育思考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