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研究

2018-03-16 20:36马世嫒陈伯望易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专业学位双一流

马世嫒 陈伯望 易锦

摘要: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研讨,纷纷把培养一流研究生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一流研究生主要为培养其一流的创新实践能力。鉴于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的特色,该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双一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025-03

一、引言

各高校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研讨工作,纷纷把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一流研究生人才作为重中之重。一流的研究生对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其一流的学术能力,而对专业型研究生则是要培养其一流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与本工程领域职业能力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我校在该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系列综合改革,在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课程设置、导师遴选、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了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连年攀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层次土木工程人才,然而我国建筑企业约7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具有碩士学位及以上的专业人员不足1%。湖南省建筑业现有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大约100多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2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人员不足0.3%。高层次人才匮乏已成为影响我国、我省建筑业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质量至关重要。学生深入到工程项目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可以引起研究生对工程实践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激发自身的潜能,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通过专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学生实践能力不高等显著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如专业实践环节走过场、学习效果不佳、实践基地数量少、实践教学缺乏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流的人才,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了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硕士学位的人中约90%的人获得的是专业硕士学位。美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如他们的研究生培养针对不同的研究生学位点类型进行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学位点类型主要分为附属型学位点、职业发展型学位点、学徒型学位点、社区中心型学位点,而与我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接近的学位点类型为职业发展型。职业发展型硕士点以学生为中心,具有职业导向,以培养专家为目标,教师赋予学生的是在学术界以外促进专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准入资格,具有五大特征:对固定课程的高度依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大量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或兼职教师,一种“顾客友好”的服务模式,学位点教师和管理人员对硕士教育提供战略支持。

美国大学中对应用型强的建筑工程硕士设置教师指导委员会加强指导,即在他们学习的第二年将在教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3—4个月的专题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被录取后除了选取导师外还会有一个由系里指定的教师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常常会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人。教师指导委员会除了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评定外,还会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着重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美国的指导委员会制度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考核、申请毕业答辩除了要得到导师的同意,还需要得到指导委员会的同意,这无疑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双层保障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目前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通常的做法有“双师型”师资队伍、一定期限的专业实践、毕业论文等几个方面。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学术型硕士基本相同,缺少对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2)导师设置上,对于“双导师”制度多为形式化。企业导师从时间和精力上很难在专业深度上参与对学生的指导。校内导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3)6个月到1年的专业实践环节中,很多学生以参加导师的项目研究代替企业实践,甚至有学生未参加企业实践,凭着盖有企业公章的证明来“完成”实践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专业实践环节以获取学分。(4)目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实践基地多为一些建筑设计单位,单一的基地类型无法满足不同方向研究生实践的需求。对于已经挂牌的实践基地由于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还不能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保证。鉴于以上原因,国内许多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模式。

四、提升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施策略

1.建立政策引导机制。政策引导机制旨在政策上引导高校、学生、导师、企业、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视和责任感。虽然目前国家已经确认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同等法律地位,但是在社会价值认同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和社会对两种学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还不是十分清楚。这就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宣传教育,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导师和学生也要重视培养环节中的实践教学,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承认。此外,由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特有的专业实践要求,每个研究生都要进行一定期限的企业实践。而对于企业来说,接收一个实习生,需要承担实习指导、安全保障,甚至支付部分生活补助的诸多义务,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盈利特性相悖,必然大大降低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宁波大学在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议中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即通过与地方行业协会联系,将接收学生实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了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政府机关或者行业协会参考宁波市的做法,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人才培养需求加以考虑,适当引导,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国家教育的积极性。

2.建立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机制。专项经费机制是在物质条件方面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以湖南省为例,目前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只有省级立项的基地才有建设经费,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仅限于学术活动、研究生培养和专家讲座教育教学开支。然而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申报立项数量十分少,完全不能满足各校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其他大量的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均无专项经费资助,大大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我院2015级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专业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例,研究生在企业实践中,需要企业配置一个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导师进行现场指导。作为校外导师来说,除了要完成本身繁重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指导研究生,这完全是本身额外的工作,并且有可能这个校外导师要连续每年都指导研究生,而现在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费分配并无这部分支出项,无法给予企业导师劳动报酬。此外,作为实践单位来说,尤其是省外企业,要安排实习研究生的食宿,这部分经费开支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会影响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建议高校借鉴本科生生产实习经费管理办法,列支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一部分用于支付研究生的差旅补助,一部分用于支付校外导师的指导费,这样对企业和校外导师而言,不仅减轻了企业的成本,也使得校外导师的劳动价值得到了体现,对指导研究生学习的责任心也会大大增强。

3.案例课程教学主导机制。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培养方式的不同,应按照不同的培养方案来进行培养。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中,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建议在完成基础理论的公共课和学位课外,选修课程中应设置大量的工程案例教学课程,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工程实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系统的专门知识。运用先进的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课程讲授中也应避免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教学,增加研究生参与案例分析、计算和讨论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我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为例,开设了特殊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防灾减灾工程案例分析、道路施工案例分析、混凝土施工案例分析等案例分析课程,课程开设两年来,研究生上课的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4.完善双导师遴选培训机制。导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影响至关重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要与学术型导师有所区分,建议高校遴选专业学位导师时侧重横向课题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但鉴于高校引进人才通常是从高校到高校,故高校在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需要更多注重培育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鼓励部分研究生指导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丰富指导教师的职业背景、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强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对于企业导师,除了在职称上有一定的要求外,还需要侧重考察其学历背景、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方面,因为教书育人,导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其自身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信仰对学生也有深远影响,所以在聘任校外导师时也要做好调查考核工作。

5.健全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研究生管理机制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包含的要素有管理员、管理对象、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特定期限的专业实践活动的管理行为,具体包括安全管理、平时学习管理和实践效果考核三个部分。

首先是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由于土木行业的特殊性,学生的实践主要是在郊区野外施工现场进行的,学生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以我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为例,在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前,召开全体研究生和导师工作会议,进行整体的专业实践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防范风险,保护自己。另外,为学生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与企业、导师、学生四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责、权、利,并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管理问题。实践过程中,学生脫离学校、导师的监督,如何保证这一年的学习不流于形式,建议建立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导师定期沟通机制,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实习笔记中,作为实践考核的依据之一。学生应定期主动向导师汇报专业实践、学习进展以及思想动态,以便导师掌握学生的最新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建立研究生专业实践中期检查和实践答辩制度进行过程考核,即研究生在进入专业实践单位3个月以后,由学院组织3—5位导师对进入实践单位实习的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情况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研究生在实践单位的实践时间、学习及工作情况,是否遵守纪律及校内外导师的指导情况,等等。中期检查合格的研究生继续进行专业实践,对不合格的研究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纪的研究生中止其实践活动,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实践结束后,由所在学院组织召开研究生专业实践答辩,由学生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企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实践报告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确定考核成绩。考核通过,方可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校外实践环节学分;考核不合格,可采取分流淘汰机制,禁止其进入下一步的培养环节。此外,为鼓励专业实践行为更好的开展和取得实效,建议对表现优秀的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单位给予表彰。对研究生而言,可以在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细则中规定,对专业实践考核优秀的研究生给予加分,从而加强其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度,提高对加强自身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以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岚,陶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的突出特征“研究生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6,(07):104-109.

[2]克利夫顿·康拉德,等.美国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M].袁本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4]郭乃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5]刘翔.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能力专业学位双一流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发现内化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