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芦笋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018-03-19 15:02韩春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补苗芦笋株距

韩春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成都 温江 611130)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人工培植后采收的嫩茎为食。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管理好的基础上,其寿命可达20年[1]。

芦笋是世界十大高档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除具有丰富的营养外,还有抗癌、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目前国内保护地芦笋种植刚刚起步,全国大棚芦笋栽培总面积不到20hm2,采收期间日供应量不足2000kg,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种植芦笋效益非常高。目前,芦笋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蔬菜。现将大棚芦笋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归纳如下。

1 育苗

1.1 品种选择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非常重要。目前比较好的品种有:芦笋王子F1、88-5改良系、2000-X、格兰德、阿特拉斯和帝王等杂交品种。

1.2 育苗时间

北方地区3~10月份均可露地育苗,有大棚的冬季也可以育苗;南方地区周年均可育苗。一般以3~4月播种,6~7月定植为好。

1.3 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外有一层坚硬的蜡质,因此播种前必须进行浸种。浸种前先用清水将种子漂洗,去除秕种和虫蛀种,再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杀菌12h。然后,春季用30~35℃的温水浸泡2d(夏、秋育苗用冷的井水浸泡),再用湿毛巾将种子盖上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1次避免闷种,待有1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2]。

1.4 播种方法

1.4.1 苗床播种育苗 选择肥沃的沙壤土整畦,每50g种子选用10m2育苗畦即可。先灌足底水,按行株距40cm×10cm画线,单籽点播在中央,上覆2cm厚的过筛细土或干河沙土。早春季节播种后即用小拱膜(宽90~120cm,高50~80cm)覆盖,畦面上撒辛硫磷颗粒剂药饵少量,以防蝼蛄等地下害虫。拱棚内温度控制在白天25~30℃,夜间15~18℃,温度超过32℃时要及时揭开两端的膜通风炼苗。当小苗长出3个以上地上茎时(即出土后60d左右),即可移栽。

1.4.2 营养钵育苗 选用10cm×8cm的塑料营养钵,营养土选择生物有机肥∶表土=1∶4,每钵正中播1粒种子。3个月后待苗高30cm左右,生出5条小茎,肉质根达10~15条时即可移栽定植。

2 定植

2.1 地块选择

要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芦笋,同时要求旱能浇、涝能排。

2.2 移栽定植

芦笋以6~7月移栽为佳,因为这样田间管理时间短,次年春节后就可采收,见效快。也可移栽上一年的苗,这种苗大、苗龄长,比当年春季育的苗产量高。

大棚芦笋采用东西方向留棚,南北方向栽植。6m宽标准大棚作畦4行,棚边保留50cm空间,畦面单行种植,株距28~30cm,定植1400~1500株/667m2。为保证春节后采笋,夏秋季节应加强肥水管理。

2.2.1 挖定植沟 在经过深翻整平的地面上,南北行向,挖沟宽40cm,沟深40cm。

2.2.2 施肥填沟 将每667m2施1000kg的商品有机肥、“黑牛”有机磷钾20kg和尿素10kg拌匀填入定植沟内。

2.2.3 起苗定植 起苗前苗畦先浇一遍水,沿芦笋苗行间用铁锹分割成方块,带土将苗起出,南北行栽培的,把小苗最细小的一个茎朝北方向,按25~30cm的株距植于沟中,芦笋苗鳞茎盘低于地平面12cm左右,然后浇水使其自然塌实,等水渗下后,适时松土保墒。

3 田间管理

3.1 补苗

定植后的幼苗,1个月内一定要经常进行查苗补苗。因为幼苗定植后,全靠贮藏根提供养分萌发,约定植后1个月,新根才长出,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供给幼苗生长。所以,定植后是否成活,要需4周后才知道。一般不成活的,在定植后20d以后开始枯死。补苗时要先挖穴,然后浇足底水,以利于幼苗成活。补栽幼苗仍要注意定向栽植,使其地下茎的发展方向要同成活苗一致,以便转入正常灌溉,确保丰产丰收。

3.2 棚室内的管理

3.2.1 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 一般白天进行通风和掀膜,夜间覆盖,内部气温达到28℃度最为适宜,在下午4时以后停止通风。

3.2.2 灌水和追肥 每次灌水量以20mm为宜,为了预防根腐病和立枯病还要注意水质。在浇水同时进行追肥,一般施复合肥50kg/667m2,追肥间隔为1个月。

3.2.3 正确掌握收获期 刚开始采收第1年,在保护地一般采收50~60d,然后转成露地种植,每株留7根壮茎作母茎。再发出的嫩茎,还可继续采收至7月中旬[3]。

4 清园

11月浇一遍透水,过几天后将干枯的地上茎拔掉清园。

5 采收

根据温度及生长情况,在春节前芦笋长到20~25cm时,沿地面采收上市。第1年笋田采收1个月后停止采收,让母茎生长。6~7月,再采收1个月的夏笋。随着笋龄的增加,采收期适当延长。但应注意不要贪图高价而过度采收。

6 采收后的管理

6.1 施肥

在行间开沟,施腐熟厩肥3000~4000kg/667m2。

6.2 植株调整

第1次出茎必须淘汰生长弯曲和直径小于8mm的弱茎,每株保留8~9个健壮茎,适时打顶、摘心。

6.3 其他管理

为了防止倒伏,可以采用立支柱、拉绳等方法。对病虫害的防治要及时喷药,6~9月为防病关键期,对茎枯病等病害的防治不能放松。茎枯病主要危害茎部,发病初期嫩茎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斑,大小可达1.5cm左右,病斑呈淡褐色或深褐色,中心部为灰褐色至黄白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点,如病斑环绕茎部1周,其上方的茎叶将迅速枯死。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清洁田园,割除病茎,烧毁或深埋;田间覆盖地膜,控制氮肥,防止生长过旺;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1∶1∶240的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

[1]韩春梅,李春龙.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2-29.

[2]章照停.大棚绿芦笋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3(4):31-33.

[3]李梅,王存然,李汝峰.芦笋的大棚促成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6(11):20.

猜你喜欢
补苗芦笋株距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