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2018-03-19 15:02袁建茂李立安孙业兴谢正伟李世银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达州市信息产业农产品

袁建茂,李立安,孙业兴,谢正伟,李世银

(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1 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农业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变革,并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繁育、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以此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进而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从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将信息产业与农业相结合,以此来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并且连续十几年提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表述日益完善,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动力量。

达州市是四川东部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农业发展历来是政府的重点工作,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这极大的促进了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1.1 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达州市信息化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5年,达州市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50.4万户,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0.83万皮长千米。2016年底前,实现了1776个行政村宽带多家电信运营企业覆盖、11995个宽带用户接入、3个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全市城乡网络化信息服务实现全覆盖,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100%,宽带覆盖率93%,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1.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壮大

达州市充分利用信息产业发展便利,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的壮大。2016年,达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市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购网销农产品达13.6亿元,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站点506个,县域电商综合服务中心5个,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占电商交易额的15%左右,实现农产品销售市场由线下推动向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展的快速转变,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1.3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

达州市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服务品质,不断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验。通过构建农产品宣传平台、农产品价格交易信息平台和农机服务机构、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式,及时精准发布价格监测、供求信息、市场分析、生产指导和产品质量监督等信息服务,不断增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农业信息传播速度和农业服务推广力度。

2 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但是其发展仍然滞后于农业生产需要和工业发展规模。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大大落后于东部省市,其发展强度也远低于工业化发展。

首先,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滞后,大多数乡村地区特别是交通不变的丘陵山地农村的通讯设施、网络建设和网络服务技术依然落后,网络信号和移动终端信号较差,农业信息化资源整合不充分,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其次,农业信息存在不对称,使得农业生产较市场信息延后,同时耕地分散零碎,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使得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高,而且信息网络设备及系统维护、推广等方面费用较高,加之农户收入来源较少,不愿意担负起高额的设备购买、系统维护等方面的支出,导致农业信息的推广宣传范围较窄。第三,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达州市现有的农业生产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高素质、懂技术的信息专业人才明显供应不足,由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业生产比较艰苦,从而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互联网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开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根据信息产业发展实际,政府要着眼于发展大局,努力加强政策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发挥信息产业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和地区通讯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产品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积极扩大批发市场的信息网络和电子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信息与新技术产业,健全完善农业信息推广应用体系,通过搭建更多服务功能的达州农业信息网,并以之为依托设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农业信息技术推广、果蔬价格信息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农业咨询互动交流、基层科技信息人员下乡指导等“六大特色服务平台”,进而推动达州市智慧农业的发展和壮大。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要积极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交通、市场监管、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实现多行业联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政府要提高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实现农业资源的畅通流通;要完善市场预警机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争取扶持项目和资金等措施不断优化农业信息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而全面提升达州市信息化农业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

3.3 加快信息匹配,实现农业增效

由于农民信息不对称,对市场需求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或者信息接收较慢,使得农业生产滞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对此,政府应该收集省市区农产品的需求种类和数量,然后对各地的种植量进行合理匹配,通过乡镇政府指导当地农民进行有计划的生产,从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农产品供应量或多或少,农产品价格或高或低,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此外,通过信息匹配,实现农业信息化资源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合理流动,如在农业生产环节匹配中,农业信息化将有效解决种子选择、贷款融资等问题;在生产环节的匹配中,物联网、大数据和机械化相结合的精准农业能够有效提高产出效率;而在农产品流通匹配中,电商有助于缩短渠道层级,提高流通效率等。

3.4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要面向农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实际培养人才,加强农业信息化学科体系建设,利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加强信息化创新能力建设,提高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力,培养农业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技术人员队伍,提高人才待遇福利,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创造性、能动性和主动性,为农业的信息化和信息化农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化网络信息发展和产业化发展需求的骨干人才队伍。

[1]《达州年鉴》编纂委员会. 达州年鉴2016[M]. 成都:四川科技技术出版社, 2016,12.

[2]俞新凯,李斌,毛敏. 基于网状结构的农业信息分类[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3):47-49.

[3]陈熙隆. 中西部边缘山地农业信息化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224-226.

[4]王晓丹.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2-44.

[5]于帅. 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手段[J]. 农业机械, 2012(15):10.

猜你喜欢
达州市信息产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7524亿元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达州市建成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