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03-19 15:19张磊
江西教育C 2018年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素养

摘 要:创新是发现问题,积极进行高品质思维,运用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创新素养就是在平时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离不开问题、知识和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创新素养 问题 思维

创新素养由两个词合成,即创新和素养。什么是创新,许多人解释创新有三个意思: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这个解释没错,但它指的是创新结果,对创新过程及创新要素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需要清楚创新的过程和创新要素。创新的一般过程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积极进行高品质思维,运用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发现新的事物、元素、方法、路径、环境等。什么是素养,素养就是平日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水平。那么,创新素养就是在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平时、问题、知识、思维。可以这样解释,培养创新素养需要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始终,要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不是某一门课程,甚至不是某几门课程所能完成,需要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通力合作。

(一)强化创新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就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创新素养的培养过程统一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也要贯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拒绝“应试教育”,拒绝教育活动中的功利行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渠道,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堂,学生接受教育、获得发展,最重要的渠道还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目标,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教)什么?如何学(教),切实解决好“学(教)什么”和“如何学(教)”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善于运用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有问题意识,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需要强烈的好奇心、良好的感觉、敏锐的观察力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其次要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不同的,发现问题往往有很多的感知存在,感觉到了問题,进行分析思考,才能提出问题。

(一)鼓励学生质疑

问题是在质疑中产生的,不敢质疑,“唯书”“唯上”,是很难发现问题的。现在能质疑的学生并不多,原因之一是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一般来说,学生质疑有质量,会得到教师的欣赏和表扬。反之,有时学生也许没有认真读书、认真听讲,或者思考不够,提出的质疑比较幼稚,这时教师往往会不耐烦,甚至斥责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质疑,不再提出问题。

(二)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但许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仍不重视讲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即忽略知识的本源,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或答案。其实,知识产生的过程往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理解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就会增强问题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知识。

(三)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

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简单说,教学设计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找出问题,再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去解决问题,最后达到育人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下大力气认真进行问题设计,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不是教学问题。问题设计要科学,在课堂呈现的问题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言之有理,逻辑严密;问题内含的知识量不仅丰富,而且有效,即能使学生将问题信息和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已知信息关联起来。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能力。

三、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在有不少人说到创新,马上想到的是打破常规、头脑风暴,以为异于常人的思考就能创新,却忽视了知识的作用。知识非常重要,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创新的基础,不可或缺。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对事物的属性及联系的认识,包括事实的判断、信息的描述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有人以为在信息社会,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非常方便,头脑中不必记住那么多知识,这是错误的认识。电脑里的信息不是人头脑里的知识。严格说,离开了知识,我们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更遑论创新。

知识的学习是没有穷尽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应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还有人提出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可以直接陈述的知识,多用于对事物的判断;程序性知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包括技能等。依据这个理论,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如下两个要素:一是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没有对知识的理解,就难以对事物进行判断,也难以创新。二是知识要系统。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作系统化建构。系统的知识才能有效运用,才能生成为智慧。不系统的知识是凌乱的,难以归纳,很难运用,也很难生成智慧。理解的知识,系统的知识,能为创新打下基础。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现代社会,一个人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校的根本职责。一要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基础打得越牢,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越强,发展得就越快。打牢知识基础要抓基础知识学习,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掌握读写算知识,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抓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最重要的途径。二要注重学以致用,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再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好知识,会运用知识,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坚持、关注、好奇心、主动等,可以促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分析、推理、讨论等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好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创新素养。

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创新活动至关重要,这毋庸置疑。但创新需要怎样的思维能力,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说到关于创新思维,许多人马上想到的是批判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以为创新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无限想象,灵光一闪,一个美妙的点子或想法出来了,于是就创新了,甚至有人认为常向思维不是创新思维。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创新不排斥任何思维方式。

笔者曾看到这样一篇短文,说的是创新关键在于逆向思维。文章说某公司招聘考试,考的是创新思维能力。试题讲的是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某人开车路过一个公交车站,遇到了三个人:一个病重老人,随时有生命危险;一个医生,曾经救过他,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报答医生;还有一个女士,是他心仪已久的梦中情人。但是他的车只能坐一个人,问他会带谁?200多人应聘,只有一人被录取,他是这样答的,把车交给医生,让医生带老人去医院,自己留下来陪心仪的女士等公交车。

这人的答案看似奇思妙想,文章认为其是逆向思维。这其实算不上逆向思维,还是常向思维,只是答题者思维很清晰、很严密。试卷的问题是什么?是救人,是报答人,是想和自己心仪的女人在一起。如果问题清晰了,围绕解决问题严密思考,得到这样的答案并不难。

创新需要高品质的思维。高品质的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离不开抽象思维,离不开常向思维,也离不开逆向思维。高品质思维运用的多种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混淆概念,思路清晰,有条理、有依据,逻辑性强;思维的多向性,面对问题,全面综合分析,能正向、逆向思考,从各个角度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思维的独特性,即有个人特质的思维,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怀疑,长于发问,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思维的敏捷性,能很快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问题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进行高品质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课堂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需要扎实有效的工作。创新离不開问题、知识和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9).

[2]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3]张磊.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J].宁夏教育,2017(7).

(作者单位:《宁夏教育》杂志社)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素养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培养思维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培养思维能力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