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的新常态:四大趋势

2018-03-19 08:32
全国新书目 2017年10期
关键词:A轮初创独角兽

未来的分享经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2017年,腾讯研究院专门制作了一份年度报告,引入了一个词“新常态”。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用来描述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阶段。“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与此类似,分享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过了2014年和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2016年有所回落,2017年走势逐渐趋稳。走稳,并不意味着原地踏步,而是为了积蓄更多的能量。按照国际发展规律来看,宏观经济越低迷,分享经济的发展空间越广阔。

中国的情况是不是也符合这个规律呢?我们解读一下报告发现的主要趋势。

第一个趋势:范围扩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分享经济开始从一线城市辐射到二线城市。

据统计,2010年,国内分享经济初创企业数量还不到100家。2011年,分享经济开始起步,全年新增了52家,2012年新增71家,2013年增长迅速,一年内新增了151家。2014年和2015年是分享经济井喷之年,企业数量在这两年分别新增了326家和341家,差不多每天都有一家新的分享经济企业成立。经过两年多爆发式增长之后,分享经济初创企业数量在2015年年底超过了1000家。2016年,国内分享经济在资本寒冬的影响下,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了较稳步的增长,全年新增企业96家。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分享经济初创企业数量超过1100家(不包括P2P金融)。

在地域分布上,分享经济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四川成都等地。在统计的1100多家企业中,有400多家企业位于北京,上海以200多家排名第二,广东省以160多家排名第三,浙江、四川分别以80多家和40多家位列第四名和第五名。虽然Top11的城市集中了超过90%的分享经济企业,但目前已开始呈现出从北上等一线城市的集中化向新兴城市的分散化演变趋势,分享经济范围扩大。

从整体上看,分享经济的地域分布特点与互联网全行业的地域分布较为一致,互联网发达的地方也是分享经济较为盛行之地。经济发达程度、人口红利、互联网普及率等优势因素,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趋势:动力趋稳

在行业发展动力方面,风险资本开始追求收获。

在我们调查的1100多家创业企业中,有半数企业已经获得融资。分享经济行业整体获投比例超过50%,自媒体、教育、物流、空间、医疗和私厨等行业的获投比例超过行业平均,出行、二手、服务的获投比例低于行业平均。

与互联网全行业相比,分享经济获投速度较快,平均仅需28个月便可融至B轮,57个月即可融至D轮级甚至超过,而同样的轮次,互联网全行业平均需要47个和97个月甚至更多。分享经济更有如滴滴出行等企业仅花费4年时间便获投数百亿元,迅速跻身独角兽行列。

从轮次转化率来看,分享经济企业与互联网全行业

相比,初级阶段转化率较高,天使轮至A轮的转化率高达88%,后期转化率趋势与互联网全行业基本一致。

资本回归理性,在不确定性的年代,资本更加追求确定性。分享经济的资本热潮在2014年起步,2015年井喷,2016年稍有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近年还是以天使轮和A轮企业融资占多,但从2015年开始,B轮及以后企业获投比例增加,成熟企业更容易获得資本市场的青睐。

2015年到2016年,自媒体、金融、出行等行业迎来合并潮。此类行业独角兽企业较多,整体发展阶段较成熟,竞争激烈,迎来洗牌。大部分企业因转换成本低,选择并购或被并入横向领域企业。

第三个趋势:行业细分

从行业发展整体格局来看,细分领域呈现出梯队发展的局面。

基于统计的1100多家分享经济企业分析(未包括P2P金融),按相对数量来看,医疗、服务、教育、出行属于支柱行业,空间、物流、自媒体、二手和私厨属于潜力行业。从发展势头来看,支柱行业中:服务、医疗崛起,不仅存量位居前位,且存量占比保持上升态势。教育基数大,发展势头相对趋缓,出行发展相对平稳。潜力行业中:物流、空间增长相对较快,二手、自媒体起步早,发展势头相对趋缓,私厨整体规模较小。

据公开数据分析,分享经济领域累计有超过700家企业获投,共获得融资超过2400亿元。其中出行企业单个企业吸金能力强,平均融资额超过20亿元;金融企业数量取胜,共200多家平台获投资;服务、空间、医疗、教育等行业,平均单个企业融资额相对低但获投企业多,发展潜力巨大;物流、二手、自媒体等行业,平均单个企业融资额相对高但获投企业数少;私厨行业的获投企业数和单个企业融资额都较低。

从融资趋势来看,在2016年融资情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下,出行、自媒体、医疗等行业相对前两年仍旧保持了一定的融资热度。2016年,出行的融资规模占全年分享经济融资总额超过60%,自媒体超过10%,共享单车、直播等新兴领域成为吸金高地。

2016年,金融、出行、私厨行业变动剧烈。私厨及出行行业关闭企业比例超过10%。私厨平台经受食品安全问题的考验,药监局《办法》等法规对平台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许多私厨企业不达卫生标准而关闭或转型。出行行业中,Uber中国与滴滴出行合并,行业格局走向稳定。

第四个趋势:独角兽出现

创业公司发展迅猛,在许多明星项目中涌现出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贵。美国的一位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于是,这个词迅速流行开来,并且出现在《财富》封面上。

所谓“独角兽公司”,现在主要是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

我国分享经济领域的初创企业平均创立时间为2~3年,融资轮次位于天使轮及A轮的企业占比接近八成。

其中,在服务、医疗、教育、空间等行业的初创企业较多,融资轮次在A轮前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80%以上,而自媒体、物流、二手、出行等行业的企业在A轮以前的占比相对较低。

融资轮次深度与行业年龄基本成正比。二手、自媒体、教育、出行、医疗等行业的企业平均年龄大于分享经济企业平均年龄,其中传统教育行业虽成立较早,但近几年涌入大量新兴知识分享企业,从而拉低了教育行业总体轮次成熟度;服务、空间、物流、私厨等行业的企业平均年龄低于分享经济行业平均。

值得注意的是,独角兽企业的规模扩大了。2016年,分享经济新增8家独角兽企业,独角兽总数达15家,总估值超过4900亿元,其中有部分企业的估值成倍上升。例如滴滴出行,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15年估值为151亿美元,2016年估值达338亿美元。途家网在2015年估值为10亿美元,2016年估值为15亿美元。从独角兽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教育、医疗、自媒体、出行等行业的分享经济独角兽相对较多。

此外,还有超过40家估值超过10亿元的分享经济准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过1200亿元。从准独角兽的行业分布来看,金融较多,超过10家;服务较少,仅有2家;其余行业分布相对均衡。

独角兽与准独角兽这些明星企業,备受资本关注,少数的明星企业聚集了流入行业内的大量资本。出行、空间、医疗、教育和服务的分享经济明星企业资本集中度较高,行业内超过一半的资本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其中出行、空间和医疗行业的资本集中度超过了70%。二手、物流和自媒体等行业的分享经济明星企业资本集中度都低于50%,其中自媒体超过20%。

此外,据公开资料统计,中国的分享经济领域登录新三板或赴美上市的企业超过8家,包括就医160、宜人贷、住百家、MarsTV、51Talk(无忧英语)等,涵盖多个行业。其中51Talk(无忧英语)以及宜人贷为纽交所上市,其余6家为新三板挂牌。这8家企业的挂牌和上市都集中于2015年和2016年。它们从初创到上市/挂牌平均经历66个月,远低于互联网全行业的84个月。除此之外,分享经济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也有17家融资轮次在D轮及其以后。分享经济企业逐渐走上上市之路,标志着分享经济领域进入新纪元。

摘自《探寻独角兽》

猜你喜欢
A轮初创独角兽
“初创”杯喜剧大赛
初创企业的估值与融资问题
吃眼泪的小独角兽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Pico完成1.675亿元A轮融资
机器人初创公司Marble 获1000万美元A轮融资
京沪初创企业领跑亚洲
类脑芯片商aiCTX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
梨视频获1.67亿元Pre—A轮融资
认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