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21 08:37王乐乐
新课程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异分布图陆地

□王乐乐

一、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的操作步骤

基于理解性学习的四个层次:经验理解——本质理解——结构化理解——观念文化性理解。基于课程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的五个基本教学环节:课程教学文献研究——观念文化性内容和核心素养——前测评,教学目标与评价设计——任务分析,设计并实施理解性教学活动——后测评,师生教与学的反思。

二、本节案例研究

参考基于课程理解性教学综合模式的步骤及相关研究,本文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案例,论述这一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文献研究。课前文献研究主要是确定本节课宏观上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中观上在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中的地位,微观上在本节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为教学的创新设计与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同时依托课程标准、高考考点、教师参考用书、中国知网、中学学科网等资源收集前人研究的优秀案例,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一是陆地自然带的含义,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的理解较少关注,更不用说内涵上的研究,学生学习完仅仅是知道这一名词;二是陆地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实质性的理解较弱。

2.提炼观念文化性内容。观念文化性内容是本质性理解、结构化理解的升华。本节课主要是关于地域分异规律,而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域单位的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表征地域分异的最重要规律就是自然地带性。自然带的解释要兼顾空间和时间因素来解释才更合乎事实。只有清楚了地域分异和自然带的内涵才能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

3.课堂前测和课堂调查。课堂前测和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对理性状态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的掌握情况展开,理想状态下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是本节课学习中的必备知识点,也是已学过的内容。基于此,教师的主要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画图,组织教师与课代表、小组长进行访谈等。

4.确定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高考考点和学情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5.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思考自己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课件展示]

(1)以一组图片展示老师向往的生活:英国草坪,天气晴朗,有人打棒球,有人踢足球,有人遛狗,更多的是躺在上面晒太阳。在大草坪上,视野开阔,看看不远处车辆川流不息,听着随风传来的草坪上孩子们的追逐嬉闹声,感觉像是大都市海洋中的一个绿色小岛……

(2)展示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图及自然景观

[设置问题]在浏览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引进英国的这种草坪?

[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展示的各幅图片及两地气候类型分布图后,回答不能。

[设置问题]根据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两地气候不同的原因。

[学生回答]比较图示,得出诸如海洋和陆地,经度和纬度等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相对熟知的地理现象,引出矛盾或者对立,让学生自然进入思考状态,为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唤醒知识与生活积淀,并能总结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世界陆地自然带

[课件展示]

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2.以北半球为例,理想状态下的气候类型分布图。

[设置问题]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在学案中,填写理想状态下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教师总结]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相互关系

设计意图:自然带的概念及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更是这节课的关键。故强调用相关图文信息,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构建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思维过程,得出自然带的定义、命名、自然带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由复杂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填写理想状态下的自然带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件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合作探究]

1.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你发现了怎样的分布规律? (温馨提示:沿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寻找)

2.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试分析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各抒己见、交流发言]学生观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求得问题的解答。

[师生总结]

设计两条线路,由赤道到两极与从沿海到内陆,给出两条线路上的若干典型景观图 (主要是植被,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 “镜子”),让学生思考:

1.将自然带景观图与相应的考察站对应起来。

2.从A站到E站的植被是如何更替的?

3.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4.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哪个纬度变现最明显?为什么?

总结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读图思考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学生加深了对由赤道向两极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提高了比较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

[课件展示]给出若干材料,包括英国冷草坪的生长特点,探讨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思考我国引进冷草坪引发的问题。

[学以致用、合作探究]

1.西北地区城市从欧洲引进冷季型草坪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绿化提几条建议。

[各抒己见]讨论思考后,轮番发言。

[师生总结]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究竟能不能引进欧洲冷草坪,应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在广袤的大西北,有些地方如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充足,依靠生长速度优势可以造林为主;在水分缺乏的地方,如沙漠地区,依靠耗水少的优势,荒漠植被成为适应环境的生存者;在水分条件稍好的地方,草原植被的种植优势则最为明显,可考虑引进。

设计意图: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与评价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地理学的实践价值,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而且能提高地理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以网络图的形式,缕清知识线索,完善认知结构。

6.课堂后测与教学反思

课堂后测:请你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绿化提几条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紧扣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理念。选取材料可信、翔实、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过程设计流程承转自然,环环相扣,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彰显地理学科的实践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科价值观。但在学生的引导上还较欠缺,活动设计应该更加多样,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板书设计上,如何科学、精确地体现知识结构和引领思维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

本文是 “理解性教学模式”的地理案例研究,以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差异性为基础,以 “探究”为核心的教学设计,通过自然案例的研究使学生能够 “学会学习” “学会探究”。学生只有通晓自然知识生产的过程,了解问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的过程,才能在知晓自然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自然知识的真正内涵与价值。

[1]刘英琦.化学理解性教学与微研究的模式构建和实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8).

[2]刘英琦.基于 “化学理解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为例[J].科学教育论坛,2015,(12).

[3]王健,陈明选.理解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J].教育评论,2007,(5).

猜你喜欢
分异分布图陆地
陕西关中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成都黄龙溪景区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陆地开来“宙斯盾”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中国癌症分布图
陆地上的“巨无霸”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人生真相
北京市1989-2010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