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驱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018-03-21 08:37周阿黑张玉彬
新课程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化学记忆知识点

□周阿黑 张玉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而在传统的化学复习课中,教师着重于知识的总结、讲授,忽略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学生能力与情感等发面的发展。要用有限的时间来实现有效的复习,就要以问题为驱动,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以初三化学 “常见的酸与碱的复习”一课的教学为例,展示如何在化学复习课中运用课堂设问来引导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教学思路

初三化学有其独特的学科学段特点。一是学生对眼花缭乱的实验现象充满着兴趣和好奇,但对其本质的化学原理缺乏正确的理解。二是三重表征难以有效统一,缺乏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大量的化学用语需要记忆。尤其是酸、碱、盐复习涉及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有的需要巧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化学用语;有的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和定义、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

现行的化学复习课,老师普遍使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学生通过记忆和反复练习获得对知识的掌握,不能较好地思辨、建构化学概念和规律,不能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不能灵活地进行知识迁移,普遍出现了 “一听就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现象。而且试题未经选择,缺少针对性;在复习方式上缺少对学生情感上的鼓励,造成学生对简单重复和题海训练的复习课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 “尖子生原地踏步,中等生疲于应付,学困生不进反退”。有效的化学复习课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化学主干知识的梳理、内化和应用,使学生巩固掌握化学学科本质的学习方法,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

化学复习课要通过学生有效参与,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提炼和升华,突破重点和难点,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关键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 “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 “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设计 “引导型”问题,理清学生知识脉络;利用 “开放型”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的深广度;设计适度的“挑战型”问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行知识的整合综合运用。

教学流程如下: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首先,对于传统的复习课来说,单纯地讲题、讲知识点完全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节课要讲授常见的酸与碱知识,因此在开课之前,做一个碱与指示剂反应的魔术,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加深对碱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接着进行一个有关酸与碱的有趣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在游戏中都特别主动,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

其次,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改变了学生的简单背诵和记忆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减少了学生课后的负担。本节课以小组合作、抢答、实验等形式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鉴别实验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要先取样这个很关键的步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强调,以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再次,以发现、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比如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鉴别,课上花了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目的是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结论,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知识掌握的同时,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自编习题,其中有一位同学的题目很新颖:碳酸钠与酚酞指示剂的反应。这个题目涉及了后面的知识点,设计意图很巧妙,让笔者耳目一新,拓宽了教师对碱与碱性溶液知识点的解读。当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并有效引导学生时,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意不断,会让老师感受到别样的风景。

教师在化学复习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填鸭式教学;巧用设计,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复习课 “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李生宝.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体现[J].快乐作文,2011,(1).

[2]胡绮妙.对初三化学单元复习课有效性的反思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4,(6).

[3]朱杰林.浅析无线镜像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教育技术,2015,(3).

猜你喜欢
化学记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