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病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8-03-22 06:23王永刚尚俊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寒凝气滞气虚

王永刚,尚俊平,齐 婧,钟 伟

(1.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2. 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心绞痛为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医临床的精髓,而辨证的关键在于确定疾病的证候要素[2]。然而中医证候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疾病的不同时点与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并有其自然的演变规律[3]。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证候要素与病程的关系,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演变规律,为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临床调查,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例492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53例,男 169例,女184 例,平均年龄(68.29±11.74)岁;合并高血压病220例,合并糖尿病73例,合并高脂血症39例。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9例,患者均有胸部不适等症状且怀疑有冠心病,入院进行冠脉造影者,其中男69例,女70例,平均年龄(68.33±10.62)岁;合并高血压病 95例,糖尿病32例,高脂血症21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5]。证素辨证参照 1990 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胸痛或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证标准》[6],所有患者均经过冠脉造影检查进行诊断。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均纳入。排除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肾功能损害、未控制的高血压、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用逐步回归方法Forward:LR,变量赋值方法为:否=0,是=1。变量进入模型的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回归分析

表1显示,以冠心病心绞痛为因变量,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寒凝、热蕴(内毒)、气滞、血瘀、痰浊、水饮、肾虚等11个证候要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虚、血虚、阳虚、寒凝、热蕴(内毒)、气滞、血瘀、痰浊等8个要素均与冠心病心绞痛呈正相关,其回归系数越大相关程度越高,其危险度也越高。8个证候要素相关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血瘀、血虚、气滞、气虚、内毒、寒凝、痰浊、阳虚。

2.2 冠心病心绞痛病程与证候要素回归分析

表2显示,根据患者病程长短,以5年为单位, 将353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0~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1年。冠心病心绞痛病程与证候要素频数统计。

表3显示,分别以病程的不同分层为因变量,以各证候要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经逐步回归分析,最后进入方程的证候要素结果。

表1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进入方程的各要素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各要素与相应的病程层次呈正相关。其中,0~5年的证候要素主要为血虚、气虚,6~10年主要为气滞、血瘀、内毒,11~15年主要为痰浊,16~20年主要为寒凝,≥21年者主要为水饮、肾虚。结果提示,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内毒产生→脉络损伤、痰浊内生→阳气损伤、寒凝脉络→肾虚水停。

表2 冠心病心绞痛病程与证候要素统计

表3 冠心病心绞痛病程与证候要素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侯要素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提出了“阳微阴弦”,即原文中“太过不及”之意,微为不及,主正气虚,弦为太过,主邪气盛。就病机而言,“阳微”即为本虚,“阴弦”即为标实。“阳微”为上焦阳气不足,即心肺阳气虚。“阴弦”为阴寒、痰浊、瘀血,阐明了阳虚、阴寒、痰浊、瘀血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候要素。陈光宇[7]等通过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证素分布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寒凝和阴虚,说明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以气虚为主,实以血瘀、痰浊为多。王阶[8]等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认为,血瘀、气虚、痰浊、气滞、阳虚是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对特异性证候要素。李鸥[9]等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发现,冠心病前3位的证素为血瘀(83. 6%)、气虚(62. 8%)和痰浊(43. 8%)。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血虚、气滞、气虚、内毒、寒凝、痰浊、阳虚等8个证候要素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血瘀的Exp(B)值为6.219,说明存在血瘀因素的患者比没有血瘀因素的患者,患冠心病心绞痛的几率要高6.219倍。

3.2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随病程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

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的证候要素与病程存在相关性,国内学者对此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何庆勇等[10]对1069 例不同病程阶段冠心病患者的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病程的延长,肾虚证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肾虚程度可能与冠心病的病程病情呈正相关。本研究随着病程的延长,证候要素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得出0~5年的证候要素主要为血虚、气虚,6~10年主要为气滞、血瘀、内毒,11~15年主要为痰浊,16~20年主要为寒凝,≥21年主要为水饮、肾虚。说明随着病程的变化,冠心病病机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演变规律为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内毒产生→脉络损伤、痰浊内生→阳气损伤,寒凝脉络→肾虚水停。冠心病病程的延长使病情变得复杂化,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本病的时候,除采用活血化痰、清热解毒等治疗标实的同时,也要采用温补肾阳、补益气血的方法治疗本虚。

3.3 冠心病终末期病机及临床表现

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病程≥21年者证候要素主要是水饮、肾虚,其临床表现多见气短、咳嗽、乏力、下肢水肿等,相当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衰。国内学者认为,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发展的终末期表现[11],其病机为心阳是心脏活动的动力,心阳旺盛才能温运血脉;然而心本乎肾,心气根于肾气,心阳赖肾阳的温煦,心气阳虚久必及肾,阳气日衰,肾失温煦,而肾主水,肾阳虚则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停留。水气上凌心肺发为喘促,聚于肌肤则见水肿。冠心病终末期主要表现为肾阳不足、水气内停,提示治疗时要注重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方法。

[1] 衷敬柏,张文娟,杨建宇,等.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143-145.

[2] 毛倩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的文献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3] 曹洪欣,张明雪,翁维良,等.论SARS瘟疫的辨证模式[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3):162-165.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胸痛或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证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

[7] 陈光宇,刘松山,李思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0例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J].环球中医药,2013,6(6):448-450.

[8] 王阶,李军,姚魁武,等.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和冠脉病变的Logistic回归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09-1211.

[9] 李鸥,徐浩,高铸烨.1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385-386.

[10] 李月娟,毛静远.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7):841-844.

[11] 邹晖,刘畅,王欣,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430-431.

猜你喜欢
寒凝气滞气虚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