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规律❋

2018-03-22 06:23杜君威葛湄菲周姝君孙潇君戴伲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脾经选穴置信度

杜君威,葛湄菲,周姝君,孙潇君,戴伲伲

(青岛市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山东 青岛 266033)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虚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等均能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1]”推拿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常用方法,对小儿泄泻具有调理肠腑、渗湿止泻、健脾助运而止泻的功效。推拿不使用药物,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无痛苦和副作用,容易被患儿接受,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10年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推拿治疗小儿泄泻规范化选穴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登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检索词“儿”“泄泻”“腹泻”与“推拿”“推”“拿”等进行组合检索,检索期限为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

1.2 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小儿泄泻;临床研究;单纯推拿治疗或推拿结合其他方法治疗;推拿治疗有明确的选穴[2]。

1.2.2 排除标准 综述、述评、理论探讨、动物实验等文献;个人经验及个案报道;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其余排除[3]。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依据上述选择标准纳入文献267篇,共得到推拿处方551个,由专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根据《小儿推拿学》[4]将攒竹归为天门,神阙归为脐,腹阴阳归为腹,以确保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考虑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完成录入后由3人负责录入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1.4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医案分析”功能,进行穴位规律分析。

第一步:在“中医疾病”项中输入“小儿泄泻”,提取治疗小儿泄泻的全部推拿处方。

第二步:进行“穴位频次”统计,将所有处方中每个穴位的出现频次按照由大到小排序,并将结果导出至 Excel文件。

第三步:进行处方“组方规律”分析。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个数”(表示在所有穴位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和“置信度”(置信度左边为甲,右边为乙。当甲穴位或穴位组合出现时,乙穴位或穴位组合出现的概率)进行聚类分析,按照穴位组合出现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所得组合的规则,并通过“网络展示”直观展现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常用穴位频次分析

表1显示,对551个处方进行“穴位频次”统计,共涉及78个穴位,使用频次大于(含等于)20的穴位有27个,总频次为4127,占所有穴位频次的94.87%。

表1 应用频次≥20的穴位

2.2 组方规律分析

2.2.1 穴位组合分析 表2~表5显示,将支持度个数设为“110”(支持度为19.96%),置信度为0.9,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进行穴位间关联度分析,得到常用穴对38个。以此为基础,按照支持度个数和置信度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个穴位组合51个,4个穴位组合35个,5个穴位组合13个。点击导出Excel进行整理。

表2 穴位高频组合(2个穴位)分析比较(支持度19.96%,置信度0.9)

2.2.2 组方规律分析 表6显示,点击“规则分析”,分析上述所得穴对的组穴规则,共得到80条规则,其中“关联规则”的含义是,当出现“→”左侧的穴位时,出现右侧穴位的概率。

2.2.3 结果展示 图1~图3显示,点击 “网络展示”,支持度为10%时,能全面展示穴位的应用状况;支持度上升为20%时,清晰地显示组方规律;支持度上升为30%时,明确得到8个核心穴位,即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柱、脐、足三里。

表3 穴位高频组合(3个穴位)分析比较(支持度19.96%,置信度0.9)

表4 穴位高频组合(4个穴位)分析比较(支持度19.96%,置信度0.9)

表5 穴位高频组合(5个穴位)分析比较(支持度19.96%,置信度0.9)

表6 规则分析(支持度19.96%,置信度0.9)

图1 支持度10%

图2 支持度20%

图3 支持度30%

3 结论

小儿泄泻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严重时可导致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金匮钩玄》中提出:“泄泻者,水泻所为也。由湿本土,土乃脾胃之气也。得此证者,或因于内伤,或感于外邪,皆能动乎脾湿。脾病则升举之气下陷,湿变注并出大肠之道,以胃与大肠同乎阳明一经也”。《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提出:“小儿肠胃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食不消而变生吐利也。”小儿泄泻与脾胃虚弱有关,小儿推拿治疗泄泻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再次损伤,主要通过手法直接剌激穴位,运脾化湿清肠改善胃肠功能。

本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录入的551个推拿处方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选穴规律,结果显示在出现频次20以上的穴位中,脾经穴位出现频次最高,脾经有清、补及清补3种操作手法,补脾经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清脾经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的作用[5],清补脾经具有消食健运的作用。

从穴位关联上可以看出,小儿泄泻临床常用穴对是由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穴位与调理气机的穴位相配伍,如大肠经、脾经、脊柱、腹、板门等,同时也常与龟尾、七节骨、三关等收敛止泻、温阳散寒的穴位配伍,体现了健脾理气与行气畅腹联合应用的治法。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演化得到3~5个穴位组合,由补益理气、消食积滞、温阳散寒、止泻类穴位组合而成。

从穴位之间关联的“网络展示”可以看出,支持度上升为 30% 时,明确得到最核心穴位组合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柱、脐、足三里8穴,该核心穴位组合由健脾、消积滞、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穴位等配伍,体现了益气健脾与调理阴阳结合应用的治法,以及中医学理论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的思想,可作为小儿泄泻的基础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安全、有效、实用性强,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被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合临床大力推广。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规范、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01.

[2] 刘凯,王杰,王艳国.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21(8):991.

[3] 刘凯,王杰,王艳国.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小儿厌食症推拿选穴规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1(6):754.

[4] 刘明军,王金贵.小儿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60.

[5] 刘明军,王金贵.小儿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63.

猜你喜欢
脾经选穴置信度
置信度辅助特征增强的视差估计网络
一种基于定位置信度预测的二阶段目标检测方法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
调好脾经身体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