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2018-03-22 06:22张金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茵陈通腑内毒素

张金良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慢性重型肝炎多为肝硬化或慢性肝炎发展所致,临床以恶心呕吐、腹水、黄疸、乏力等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1]。笔者用茵陈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方案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79岁,平均(57.91±2.13)岁;病程4~15年,平均(7.5±1.5)年;病情早期10例,中期15例,晚期15例;甲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36例,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病原未明0例。中西医方案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1~79岁,平均(56.18±2.92)岁;病程5~16年,平均(8.0±1.5)年;病情早期9例,中期17例,晚期14例;甲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34例,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病原未明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②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③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④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⑤肝穿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⑥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⑦中医符合湿热内蕴证,以小便短黄、身目黄染、大便不调、口干不欲饮等为主要表现;⑧年龄30~80岁,男女不限;⑨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⑩无本研究药物禁忌。

排除标准:①由甲型、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②妊娠、哺乳期妇女;③合并精神疾病、全身性疾病、肝转移癌或原发性肝癌;④合并HIV感染;⑤药物、酒精、寄生虫、自身免疫病、中毒等所致慢性重型肝炎。

2 治疗方法

两组用西医抗病毒、护肝等药物治疗,并给予清淡饮食,纠正低蛋白血症,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398)1.2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威海赛洛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003)18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1)15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8周[2-3]。

中西医方案组加用自拟茵陈通腑汤加减治疗。药用茵陈蒿50g,大黄10g,炒白术30g,黄柏20g,苍术20g,黄芩10g,栀子30g,赤芍15g,丹参15g,茜草根15g,马齿苋15g,血余炭15g,蚤休10g,甘草6g。湿热重者加龙胆草15g,金钱草30g;皮肤瘙痒加秦艽20g,牡丹皮20g;神昏加石菖蒲12g,郁金12g;腹胀加沉香15g,莱菔子20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5g,陈皮15g;食欲不振加焦三仙10g,鸡内金10g;腹泻加猪苓20g,薏苡仁20g。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共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

采用动态浊度检测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前白蛋白(PA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内毒素(LPS),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每项症状(目黄、身黄、小便黄、胁肋疼痛、纳呆、倦怠乏力)各分为3个等级,依次记作1分、2分、3分。

4 疗效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体征消失或减轻,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HBV-DNA转阴,HBeAg或抗-HBe血清转换,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体征不变,肝功能和PT异常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HBV-DNA转阴,HBeAg/抗-HBe未转换,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期 TBIL(μmol/L) DBIL(μmol/L) ALT(U/L) AST(U/L) PAB(mg/L) PTA(%) LPS(ng/L)中西医方案组 40 治疗前 423.91±80.42 295.65±90.35 312.24±76.24 277.75±112.25 91.95±24.28 21.87±12.46 57.12±28.23治疗后 101.14±15.72*△ 105.05±35.79*△ 64.62±13.49*△ 76.23±17.06*△ 300.05±58.74*△ 57.16±11.53*△ 14.35±10.12*△对照组 40 治疗前 389.63±80.16 275.76±87.49 286.10±69.11 265.34±109.36 112.53±36.37 24.57±13.65 56.02±29.00治疗后 180.01±25.29* 143.05±57.91* 117.92±28.94* 126.45±23.27* 258.27±70.67* 38.27±10.73* 25.34±14.12*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及肾功能显示未见明显异常。

6 讨 论

慢性重型肝炎是肝炎病情发展出现肝细胞发生大量坏死,肝功能呈进行性恶化,黄疸持续上升的过程。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减少肝细胞损伤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消除黄疸。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肠源性内毒素(LPS)起到关键作用。效应细胞上LPS受体与LPS相互作用,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TNF-ɑ等炎性介质,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肝功能衰竭。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检测对临床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降低血清内毒素,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坏死,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恢复肝功能,消除黄疸。

慢性重型肝炎属中医“血证”、“黄疸”、“肝瘟”等范畴。主要病机为痰、瘀、湿、毒和虚,其中以湿热内蕴为主要证型。多数慢性重型肝炎早期以邪盛为主,湿热内蕴、血瘀阻滞、腑气不通三者交互影响。由于热毒、湿热伤阴,疾病进一步发展则阴津亏虚、瘀热互结。中医治疗需遵循和胃健脾、清热解毒和退黄利湿的原则[5-6]。茵陈通腑汤有和胃健脾、清热解毒和退黄利湿之功,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降浊的作用。研究表明,类似的中药汤剂可有效减少机体内毒素,减少LPS吸收并促进排泄,改善肝脏供血供氧,促进肝细胞再生与修复,起到保肝、降酶、退黄作用[7-8]。

综上所述,茵陈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肝功能,减少内毒素,减轻不良反应。

[1]辛俊平,黄杏芬,杨从意,等.复方茵陈方加减汤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3):51-53.

[2]李东发.复方茵陈方治疗湿热发黄证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

[3]胡慧丽.复方茵陈方加减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评价[J].光明中医,2017,32(10):1450-1452.

[4]谷丙亚.含茵陈方剂在黄疸病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6,31(3):416-418.

[5]王旭晨.抗内毒素血症疗法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

[6]窦志华,陈敏,罗琳,等.茵陈蒿汤方剂配伍对黄疸模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93-95.

[7]陈少东,杨嘉恩,王宏国,等.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0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15,14(1):46-48,64.

[8]庄鸿莉.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3):1856-1858.

猜你喜欢
茵陈通腑内毒素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利胆退黄夸茵陈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