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8-03-22 11:49王彩琴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

摘 要:新课程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是现如今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师要在新课程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站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能动性,很好地设计教学环节,充分研究学生,掌握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宗旨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引,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并掌握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基于这样的大环境,作为教师在主动地转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的同时,应第一时间对教育方式、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反刍,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思考,以和新课程条件下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创新相适应。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时代滚滚向前,社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尤其是如今这个信息当道的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面对当前信息化时代——人们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途径的变化,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特别是当前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加以改变,在新时代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再次深入地思考。

教师的角色要怎么改变,因为时代不同,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也不同,也就相应使教师会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当前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必须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和多媒体时代对教育信息的辅助作用为条件。一直以来,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来说,教师只有权利选择怎么教,没有权利选择教什么,教师所思考的只是如何把国家规定的课程都传达给学生,教师只是把知识传播出去的一种工具而已。学生是被迫的接受者,教师只是机械的、程序式的和灌输式的单向传授知识,这是传统教学的特点。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课程改革不单单只是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它需要我们再次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课堂上时,在和学生交流的活动中时,要以新课程所要求的角色出现,只有教师的角色变化了,课堂才会出现变化,课程理念也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新课程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改变,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次大的变革,新课程具体落到实处需要以教师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为前提,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变化,至少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转变:

一、 转变单调传授识记为探索发现规律

新课程改变过于强调形成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注重知识灌输传授的倾向,使获得提高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索式的延伸开发过程。

想要让学生主动爱上学习,积极投入到学习状态中,第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而形成学习动机必须是成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上。作为教师应该熟悉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教师,应该有能力开创校本整体实践活动课程,有能力研发校本教育资源,如此才能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予以满足。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进行颠覆式转变,从之前的强迫性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把学生的专注精神、动手能力和一直坚持学习的愿望发挥出来。所以,只有当教师做好研发者、领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单调传授识记为探索发现规律为主的新型课堂,课程的创新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才能得以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中。

二、 转变机械套用模式为重组构建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把之前课程内容中复杂、偏离、难度过高和之前对书本知识过于关注的情况进行了改变,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在重组提炼知识技术上的改变。而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也联系到了社会的技术发展,使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具有更强烈的感性认知,宗旨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的生活趣味更浓。

三、 转变课堂权威控制为参与交流引导

新的课程标准课程要和地域、学校和学生所在的环境相吻合,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为了对师生的开创性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实现因人制宜,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国家教学目标和学校教育优势、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这创新性改革了课程管理理论。不仅让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了发挥的余地,而且,不管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的编撰,都把自由性、沟通性、民主性、生活性的精神都体现出来了。因为新课程处于变化的状态下,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亲自加入到课程管理和实践过程中去,从教师自身的经验、情感等因素出发,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当教学内容不确定时,要注重创造和沟通,让教材有发挥的空间。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余地充分表现出来了。所以,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应该更主动地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主动研发课程,交流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积极参与,变指令要求为参与互动,将交流引导作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方式。

四、 转变成绩唯一标准为多元综合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考试分数过于看重,而新课程标准则对这一点进行了充分的改变,把评价教师提升、带动学生进步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了。

新课程则对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评价提出了要求。原有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是通过考试和排名,也就是考试分数就判定了这个学生的好坏。使学生的整体发展受阻。对于学生其他能力优势的发挥则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学习生活评价中运用多元评价办法,减少用单一性评价方法;面对性格各异、需求各异的学生,采取因人制宜的评价方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取的方法和标准都应该多样化,采取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的积极式评价,引领学生自我反思,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目的。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教师要能很快很好地改变教育观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就要改变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学校配套改变对教师的评价办法,多管齐下,才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让教师更快地进入角色。

作者简介:

王彩琴,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