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8-03-22 11:49刘中枢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学生主体培养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涌现出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不仅改变了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看法,还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开发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强调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有效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然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策略

一、 引言

高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感到很难的一门课程,以其枯燥乏味和艰涩难懂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也给数学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就比较低,在解题过程中就呈现出基础功不扎实的现象。因此,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 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意义

“主体参与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参与的形式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针对自身的数学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其次,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出现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课堂下昏昏欲睡的场景,学生甚至都没将心思放在课堂上,就更别提学习效果了。主体参与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给解题提供更多的思路。以往在学习中,学生盲目的信奉老师的讲解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同学们的思路和方法趋近一致。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就会固化,虽然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发展。主体参与的过程则需要学生自我去发现,通过对公式定理的推导进行深化理解,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也符合素質教育对于“以人为本”的教学诉求。

三、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先让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刺激——反应”教学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同学们造成了数学枯燥难懂的刻板成见。实际上深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发现,对于逻辑的推理和应用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比如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解答,让学生跟着思路一起推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要将每个步骤都理解了,就能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函数知识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许多同学们因为函数积累了太多的问题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例题A:f(x)=2sinx对于x∈R,都有f(x1)≤f(x)≤f(x2),求|x1-x2|的最小值。这道题就是典型的三角函数与不等式解析联立的问题,同学们在求解过程中因为逻辑复杂和运算抽象往往会出现错误,笔者就将大致思路供大家参考,f(x1),f(x2)分别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利用三角函数中的周期进行思考。不多时同学们就通过T=2π,得出|x1-x2|的最小值为π。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推导计算最后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长期的传统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地位相当悬殊,也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受到了阻碍。在我国教育中,尊师重道的传统由来已久,逐渐形成了学生唯老师之命是从。而教师受到当时教学理念的限制,对学生展开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对老师始终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为了缓解这一困境,笔者决定通过教学中的小细节来改变同学们的看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不轻易批评同学的错误,而及时的对同学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此外,更是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笔者就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了四个小组,对于一些难题的解决都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这过程中笔者也广泛的参与,并从旁引导和点拨,久而久之同学们和老师的关系逐渐被拉进,当出现学习问题时也更乐于跟老师探讨。

(三)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数学问题的解答离不开具体情景的建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善加利用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比如在学习函数图像及其应用的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笔者索性将函数的取点连线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比如在市区水费的计算中,每月20立方以内按照每立方2元计价,而20~30立方的部分按照2.3元计价,超过30立方的部分按照2.8元计价,请问同学们该怎么计算每个月的水费。本来同学们对于函数的图像和应用还不太了解,也没有进行过相关题目的运算,但是笔者用了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进行了举例说明。同学们就通过建立坐标轴的方式联立了三个方程式,并通过取点联想的方式制作出了完整的函数图形。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便利了的教学过程,也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课堂效率更上一层楼。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一个漫长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良好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周恩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7,05(14).

[2]徐云军,唐小平.浅析高中数学与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科学咨询,2013,16.

[3]聂晓红.主体性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与教学中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教师,2016,29.

[4]周建明.培养参与意识,造就生命课堂——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12.

作者简介:

刘中枢,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学生主体培养策略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