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2018-03-23 12:15陈铃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典范兴趣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是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的最直观的反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本文中笔者根据缺乏语言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科学规范;兴趣;典范

一、 引言

从小学到高中,语文一直是三大支柱性学科之一,而且根据所学专业不同,甚至到了大学仍然要学习语文这一科目,所以语文的学习可谓贯穿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涯。之所以如此长时间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位学生形成文化积淀。汉语不仅在国内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国外也开设了许多学习的场所。就目前而言,随着汉语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语文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如果要想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积淀与文化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风格及课堂教学的语言特点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习效率,加之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小学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日后的学习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正确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分析

就目前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于刻板和僵化,语文教师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授既定的知识,尤其是拼音及生字的学习过于枯燥,加之学生刚刚正式接触拼音和字词,枯燥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太过无聊和困难,对于花了很长时间都记不下来的学生,教师也只是让他们死记硬背,此种教学风格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相对初中和高中而言较轻,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活动也相对较少,通常只是一次性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灌输给他们,缺乏因材施教及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

三、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1. 科学规范易理解

教学活动本身强调科学合理原则,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传授知识的方式、途径也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因为只有科学的教学安排,才能保证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教师的教案设计也必须科学,才能有序地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同时,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及日常的交流沟通打基础的环节,尤其是拼音、声调及读音的学习更加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只有教师的表达能力更加规范,才能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的规范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践行科学的课程安排,如何更加规范地向学生展示知识应该是学校及教师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小学的学习过程甚至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和学校就更加不能对学生的教学活动安排过于随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音、词汇及语法等部分的教学活动更应注重规范性,以正确的读音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通俗易懂的描述让学生理解语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符合语言的规范表达,发音准确并清晰,语调平和、自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生动活泼易接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计应尽量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一些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例子。例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PPT向学生展现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又如,教师讲到瀑布的时候,展示有关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瀑布有更为直观的印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调节,尽量运用简单易懂的词语及语法,尽量使表达更加有趣和生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循序渐进情动人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对于知识量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弱,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一次性灌输,而应分阶段、分难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而且在逐步灌输的过程中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表达,这样既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更加深入。与此同时,任何学习如果没有感情的投入,那么学习的过程一定会非常枯燥和痛苦。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缺乏感情的投入,那么语文的教学目的就难以实现,而且难以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投入,并且通过调节自身的教学风格把课文中的各种情绪准确传达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绪,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抑扬顿挫趣味浓

无论任何人对新事物的学习最初都是源于兴趣,孔子也曾强调过趣味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相对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因为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的学习会更加主动,而且学习的过程一般会更加轻松,也为教师减轻了思想负担。除此之外,较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教学活动的语言表达通常具有艺术性,不仅声音洪亮、发音清晰、生动幽默、情感丰富,而且语言表达也具有引导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高潮并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心绪变动。

5. 教学语言的典范性

教师对于学生的示范作用自是不言而喻,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小学生而言,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也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体系,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教师应该具备流畅的普通话能力。讲好普通话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这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方言区,都需要普通话来纠正学生的发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通过模仿,教师的示范作用已经不需要再过多强调。

四、 结束语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意义。无论面对处于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都应该根据其年龄的具体特征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典范性的语言体系。这样就能夠将语文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玉兰.教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2]王美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Z1期.

作者简介:

陈铃,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金鹏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典范兴趣
数形结合的典范
两装当道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浅析宋初“二李”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