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礼仪教育研究

2018-03-24 08:24王兴兴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

【摘 要】本文透过“熊孩子”现象,提出了礼仪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观点。以《指南》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为依据,明确了幼儿应具备的核心经验,探究了以礼仪教育为抓手,通过环境创设、主题活动、一日生活、各类活动、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受欢迎的个体,从而实现社会性的发展,奠定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礼仪教育

在《指南》中,学前儿童社会发展领域的两个子领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强调在情感激发、行为练习的过程中提升社会性认知水平。以适宜的途径开展礼仪教育,让幼儿获得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能促进幼儿良好礼仪的养成。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以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社会领域核心经验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健全幼儿人格?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环境创设渗透礼仪教育

环境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環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有目的有意义地渗透礼仪教育。如在创设礼仪走廊、主题墙、区域环境中,投入礼仪故事、礼仪儿歌,自己的礼仪照片以及礼貌用语“你好”、“谢谢”、“不客气”等。上下楼梯、滑滑梯的文明提示语,户外草坪爱护花草的提示语。

文明礼仪标语通俗易懂,且随处可见。此外,人文氛围的营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是幼儿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教师与同事、与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方式会深深地影响幼儿的行为。早上入园,教师主动与同事问好,礼貌接待家长,关心幼儿、宽容幼儿、亲切对待幼儿,良好的集体关系营出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二、主题活动推广礼仪文明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幼儿礼仪相关,如《弟子规》、《孔融让梨》、《花儿好看我不摘》等,幼儿园以这些优秀文学作品诵读开展专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诵读中激起礼仪情感,懂得谦让,懂得遵守社会规则。借助浙江省幼儿园德育地方课程教材《好孩子》,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选择《尊重》、《关爱》等主题,开展《特别的我》、《有礼貌的好孩子》、《规则我知道》、《有爱》、《分享》等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行鞠躬、握手、拥抱之礼,交往技巧,礼仪行为在点学习中形成。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幼儿学会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诚实、爱护环境和物品等,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有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相同的礼仪行为让幼儿被集体所接纳,获得归属感。

三、一日生活实践礼仪行为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慢慢发展起来的。因此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开展礼仪教育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入园、做操、就餐、盥洗、午睡、游戏等一日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是幼儿实践的礼仪场。入园热情打招呼;做操排队守秩序;升国旗庄严肃穆;盥洗时节约用水;垃圾不乱扔;就餐时需小声交谈,不挑食,节约粮食;午睡要安静,不打扰他人。在角色游戏中体验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及工作,如商场、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这些行为日常而琐碎,却日复一日地重复、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丰富活动充实礼仪内容

利用节日的契机,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建国周年纪念、奥运会等,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用文明的行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象征意义、礼仪要求,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的熏陶,让幼儿懂得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其他实践活动,爱心义卖活动,拥有一颗同情心,懂得尽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抓住各类活动的教育契机,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包括同伴关系、亲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事件,鼓励幼儿掌握一定的社会认知。

五、家园共育巩固礼仪教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短信、朋友圈、微信群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园的共识方能让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家庭礼仪教育涉及各个领域,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以文明礼仪影响幼儿,让孩子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其次,幼儿的仪容仪表。作为父母,要求孩子讲卫生,衣服整洁,脸、手要洗干净,站姿挺拔。文明用语,不沉默不语,也不喋喋不休,认真听他人讲话,不东张西望。用餐时不抢食,保持地面与碗内干净。这些行为的养成,能提高幼儿对自我身心的关注,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见面问声好,外出做客,不经主人同意,不随意动主人家的东西,不在主人家里大喊大叫,甚至在墙上乱涂乱画。接打电话礼貌用语,大人打电话不随意打断。家长引导幼儿尊重长辈,给老人、孕妇让座。遇到有困难的人,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愿意和他人分享,能对他人的遭遇自己同情等,这些文明行为都是能够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用文明礼仪加以引导,“熊孩子”也可以变成“好孩子”。但是,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不会通过一次活动或一段的教育一蹴而就,需要家园合作,常抓不懈,使文明的行为内化为幼儿自主的行为。幼儿真正的文明养成需要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和归属感。

作者简介:王兴兴(1990-),女,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常艺. 如何将礼仪教育运用到幼儿社会活动中[J]. 现代交际,2017,6:180.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幼儿餐桌礼仪的实施教育
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