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汾河长流常清

2018-03-26 05:00本刊编辑部
山西水利 2018年8期
关键词:长流汾河母亲河

本刊编辑部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出了山西人对母亲河的深切之情,更描绘了一幅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好画卷。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汾河生态状况令人担忧。如何让汾河长流常清,需要新思维谋划、新理念推进。

8月27日,山西省委第82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水污染防治、河流生态补水、河流源头保护、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地下水超采治理和岩溶大泉保护、节约用水等重大工程。

高位谋划,破解治理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思想的提出,汾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新的历史机遇下,如何将汾河治理好,如何破解以往流域治理中由于行政区划相互区隔、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和上下游、左右岸协调难的困局,考验着新一代治水人的智慧。

改革理念,创新六大机制。通过创新规划机制,突出用足用好黄河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按法定程序和要求组织项目实施。创新建管机制,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切实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创新政策机制,设立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资金,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奖补机制,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性指标体系,实行奖优罚劣,调动地方积极性。创新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破坏、谁付费”原则,完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渠道。创新责任机制,建立以工作规则、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工作制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

转变思维,共享生态成果。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和老百姓最大的期盼。汾河流域的整体治理修复,关键不在工程,而在整个社会的改善和保护。只有全社会共同来保护“母亲河”,才能真正推进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也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汾河长流常清,才能让山西更绿色更生态更健康。

猜你喜欢
长流汾河母亲河
陪汾河走一走
母亲河、忆江南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寒溪
我的爱就是长流的水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汾河水韵
母亲河情缘
我爱你母亲河
愿岁月简单爱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