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堂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018-03-26 15:41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德环境保护垃圾

刘 蕾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五小学校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善待与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勤俭节约。要让学生们深刻的理解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毁于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绿水青山。

在品德课堂中很多教师还是简单的介绍,一带而过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这种脱离生活的说教,让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能深刻体会环境保护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品德与社会这种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人处世道理的课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入真实生活中怎样做最环保的例子,并且将生活中一些破坏环境真是案例带入到课堂上,比如在课堂中引用一些真实的例子,环境破坏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怎样的后果等。地球不仅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物质、资源,其活动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如今大量的白色垃圾、和过度的资源开采,已经对我们地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如设计一个以“消失的森林”“给垃圾分类”“白色垃圾”等合作游戏,透过游戏感受到坏境保护对校园这个小家庭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们如果人人都这样认真负责的对待我们的环境。

如在教学中,我出示“消失的森林”的课件中,给孩子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对人们的呼唤与控诉,过度的树木砍伐与开采中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减少,与森林密切相关的植物、动物们在与时间赛跑。许多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或被分割,人类出于经济原因,不顾长远利益,对树林的乱砍乱伐。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公顷森林因乱砍滥伐而消失;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失去生产能力;每天有100多种,全年有5万种物种灭绝;全世界1/15的人口生活在水荒中,13亿人口几乎与洁净的饮用水无缘;每年有5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氯氟烃等物质被排放到大气中,出现酸雨、大气增温、保护地球生物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引起警觉,并未认识到这是环境的报复。当时,人类生产力尚不发达,对环境的破坏尚不明显,环境问题尚未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步,故人类仍是我行我素。到了现代工业时代,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的数量、生活范围和规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胜天”的思想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还没有一种危机感,还不立即着手行动,保护环境,善待地球,那么人类将失去自己唯一的家。课堂上用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去感知和体验教学内容。

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品德教育促进环保教育意识的提高。

如在《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课堂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视频,希望学生能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哪些,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在组织学生们小组讨论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当老师指名汇报时,学生们更是“大胆提出建议、积极发言”。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校园环境的实际行动中。

在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要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多观看环境保护有关的录像、图片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小河面上浮满白色垃圾、被砍伐的森林等,告诉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遭受严重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

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渗透”,在于备课,需要细水长流。我们老师要见缝插针,利用一切条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学校大组织的“环保在我身边”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加可以实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不要乱扔垃圾,教育学生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要抵制“白色垃圾”等活动,能使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家人、同学的宣传和自身的行动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得到更关注与重视。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学生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人类是地球的孩子,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更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的。因此,关注环境就是关注未来,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总之,要在学生的文化生活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环保”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成为绿色和平的使者!

猜你喜欢
品德环境保护垃圾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垃圾去哪了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