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为驱动 以审美为目标
——以《夹竹桃》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状物散文的教学

2018-03-26 15:41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夹竹桃状物笔者

尤 伟

邳州市邳城镇 口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300

小语教材中编选了不少的状物散文,如《石榴》、《广玉兰》、《夹竹桃》等。这些课文语言流畅,内涵丰富,构思精美,是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载体,也是读者借助朗读传达情感的凭借。因此,教学此类课文应立足于文本的思想内涵与形式表达,以情感为驱动,以审美为目标,来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教学的序曲。导入,贵在精彩与实用,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探究的热情,使之尽快地将自己“心”投放到文本之中,去感知、感悟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领悟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或包含的深刻道理。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设计,让课的开端精彩无限,充满吸引力。

比如,出自国学大师季羡林笔下的《夹竹桃》一文,语言流畅、清新,阅读此文如春风拂面、心旷神怡,跟作者一样产生无限遐想。这就是经典之作的魅力与价值所在。教学此文,在第一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导入——首先,笔者运用大屏幕呈现出几幅夹竹桃的图片,有远距离的拍摄,也有近距离的特写。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目光,笔者问学生这种花叫什么名字,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来描写它的叶子和花朵。于是,有的说它的叶子像翠绿的竹叶;有的说它的花朵像三月的桃花。至此,笔者适时小结:“因此,它有了一个美丽而高雅的名字——(生齐答)夹竹桃!”笔者板书课题。然而,小结过后笔者并没有急于学习课文,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这种花如果不叫夹竹桃,你还能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这一问题一下拨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竹桃”、“桃竹”、“竹桃连理”……一个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应运而生,学生的思维之花让笔者眼前为之一亮。这节课,咱们就跟着国学大师季羡林一起走进他家的院子,欣赏那妙趣横生的夹竹桃吧!”

在《夹竹桃》一文的导入中,笔者挖掘了题目所蕴含的价值,在“解读”与“想象”中做文章,层层剥笋,引人入胜。一是观察抓特征,领悟名字由来;二是给夹竹桃另取名字,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两个小小任务的驱动,学生对夹竹桃有了好感,建立了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笔者抛出一个有统领性的探究性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探寻美、欣赏美的欲望。于是,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向了文本。

二、借助卓有成效的朗读方式,引领学生融入美的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对于当今的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一个法宝。语文课堂上缺失了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将大煞风景。阅读教学是在“读”过程中得以展开与推进的,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在“读”的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尽情地读,享受地读,读出情景、品出情味,悟出道理,获取美感,收获启迪。“读”字当先、“读”占鳌头,应成为阅读课堂上一道永不消逝的风景。

教学《夹竹桃》,在导入课文之后,笔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欣赏名家的朗读课文录音。无声的文本语言顿时变成了动听的有声语言,再加上婉转、悠扬的旋律,学生一下子融入到了无比美好的境界中。他们用心聆听着、感受着、想象着,热爱语文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萌发。这就是欣赏配乐朗读的意义所在。当然,除了欣赏配乐朗读,还要开展学生练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展示及让学生配乐朗读或集体朗读等活动,以达到以读促讲,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培养语感能力和审美素养。

“清新淡雅幽香远,默默无闻品自高。”这是笔者对夹竹桃品格的概括,而这种品格之美,笔者在课堂上又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和相关的资料拓展,促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文本,深入到了文本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了文本中浓浓的情意,弄清了作者为什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无限眷恋。

三、通过对文本表达艺术的欣赏,引领学生领略谋篇布局之美

状物类散文“形散神不散”,围绕一个中心作者进行精心的选材与构思,在艺术表现手法了体现了诸多的美点。教学状物类散文不能只停留在“读读背背”这一层面上,还引导学生“再往前走一步”,即在感悟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欣赏文本的表达艺术,领略文本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之美,使学生获取美的享受的同时,学习、借鉴文本的表达方法,让阅读服务于写作,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夹竹桃》一文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有诸多值得关注的“美点”,如严谨的结构,巧妙的过渡,合理的想象,细腻的描写,鲜明的对比,比喻、拟人及排比手法的运用,等等。如何挖掘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笔者的做法是,将发现的时空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单位,去深入研讨,自主发现与欣赏;然后,小组推举代表面向全班同学汇报。比一比,谁说得正确、精彩。事实证明,学生在分析与鉴赏方面是存在潜力的。有的发现了文章的结构很美,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开头一段总起下文,结尾总结全文,文章首尾相互照应,并且结尾深化了文章中心;有的说作者想象很丰富、很美丽,让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总之,你给予学生发现的权利,学生便会回报给你更多的惊喜。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结构和语言文字的品读,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教学状物类课文,教师务必锁定文本语言及表达艺术,以情感作驱动,引领学生去自主阅读、感悟、欣赏、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步入审美境界,以丰富审美体验,促进审美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夹竹桃状物笔者
一支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老师,别走……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状物篇:写一种植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