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优化研究
——以河北体育学院为例

2018-03-26 15:41李新霞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时就业指导教学内容

李新霞

河北体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 河北石家庄 05004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日益重视。自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以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发展迅速。

一、课程开设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等体育院校大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有的学校将这门课程分为两门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河北体育学院该课程自2010年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全院学生公共必修课,总学时32学时,2个学分。经过几年建设,本课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本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时不足与课程内容庞杂的矛盾困扰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理论授课学时只有16学时,现阶段集中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不但庞杂,而且要在不同学期学习,因此只能探索多渠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其次,目前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在课程阶段的安排上也不太合理,影响了课程的实际效果,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需进一步优化。

再次,教学模式上重视理论,实践学时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浓,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最后,师资队伍还显薄弱,存在专业化不足等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优化方案

鉴于课程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教学团队历时三年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优化方案。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系统化全程化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鉴于河北体育学院这门课程理论学时集中在大二开设的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安排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

(二)依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

学院构建了“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多层次选择,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应根据我院这一模式进行调整,真正为学生特色培养服务。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走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建设之路。如我院社会体育专业高尔夫球管理方向学生,因在培养模式上实行了2+2教学模式,2年在校学习,2年实习,课程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就将课堂搬到了学生实习基地,授课内容更倾向于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授课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三)依据课程特点优化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该课程应贯穿整个大学全过程,每个阶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大一侧重对学生专业介绍与学业规划,由职业指导教师与各专业负责人配合完成,通过举办讲座、网络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大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由职业指导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课下实践完成;大三主要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通过邀请具有创业经历或从事创业教育人员举行创业讲座和网络课程形式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大四重点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顺利走人社会做好准备。

(四)以人为本,建构多渠道全过程的教学模式

1、合理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参与性、实践性较强的开放性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河北体育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上实践有16学时。要想将课程实践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实践效果,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应合理规划,建构多渠道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课下实践、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尤其要将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团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实践,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体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其次,各部门齐抓共管,努力拓宽实践教学路径。第一,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对职业有所认知。第二,举行各类与职业规划和求职相关的比赛和活动。如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简历比赛等来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组织在校生观摩校园招聘会使学生现场感受求职找工作的氛围。第三,定期举办讲座,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聘请创业或求职成功的校友与学生进行交流,用现身说法感染学生。第四,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借助校企合作等方式,组织学生以职业人的方式进入企业进行体验,获取最直观的认知。

2、重点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探索多渠道教学模式

鉴于学院理论授课学时只有18学时,现阶段集中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的情况,使得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关内容没有理论授课学时,只能探索多渠道教学模式,重点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实行网上课程资源、专题讲座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内容庞杂与课时不足的问题。除了购买网上相关课程,组织职业指导教研室教师建设课程平台,实现查询相关信息,自主学习和学生交流等多项功能。

3、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①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坚持学生参与性、互动式教学

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专业特色,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案例使用等方面进行变化。

③坚持多样化、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故事领悟、案例分析、互动游戏、主题演讲、视频分享、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4、打造专业化、稳定性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门课程成败的基础,鉴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着力培养专任教师和双师型人才。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教学团队知识结构搭配合理,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背景,能满足本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及对教师知识面广的要求。专任教师与管理人员相结合,教师队伍专兼职比例协调,已初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有较高素质和业务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作为一门发展中的课程,全程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突出特点。对本门课程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学时就业指导教学内容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