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2018-03-26 08:25蒋玉艳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高职院校

蒋玉艳

关键词:翻转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是“95后”,他们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与早期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接受通过现代信息媒体开展教学的方式,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以“工业4.0”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也要求学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会通过自我学习建构认知体系。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是必然的途径。

一、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知识内化的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材内容的入脑和入心

在传统的有限时间内的思政理论课堂中,教师所能呈现给学生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被拓展到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前置了,课堂时间可以用来对知识开展深度的探讨,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教学内容,如果教师不将此内容深化,不去探讨大学生关心的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问题,那么这部分的课程内容不会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教师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将“基尼系数”“分配制度”等知识信息制作成微视频,由学生先行学习了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接下来的面对面的授课中,教师与学生就可以深度探讨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了。学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多方面的教学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问题解决者。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增加了工作量,而产出又存在不确定性,但基本上对深入研讨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在制作视频资源时,教师必须整体考虑课程需要,挖掘资源,并善于通过制作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要通过学生自学后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内采取个性化的手段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而且这点正是教师更能发挥创造力、展现教学艺术性的所在,也促使思政课教师向更高的方向上发展。

3.翻转课堂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构建

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感染力、影响力,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最终实现理论的入脑和入心。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即包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性,也包括贯穿在“三观”中的理论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对视频内容的学习,既可以了解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也可以在网络平台提出疑问。在接下来的面对面的授课和讨论中,教师主要针对线上的知识信息以及学生的疑问开展释疑解惑和深入探讨。这个过程无疑能够反馈出学生对该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教师也可以据此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沟通,表达观点,建立观念,打破已有的观念和知识体系,重构新的知识及加强某种观念等,这些都加强了学生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自我构建。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挑战与对策

1.对学生的挑战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对比较弱,翻转课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放在了课下,即知识内容课前自学与内化的部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部分,这是翻转课堂成功开展的必要前提。

首先,要克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起来的被动学习习惯。高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素质教育相对匮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教师的教學手段单一,主要是通过讲授完成,学生已经习惯了课堂听课,课后作业,少讨论或者不讨论的学习方式。当面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只是把课前视频讲授当作任务,不去主动思考,导致课堂讨论没有问题、没有想法,最终也就没有成效。

其次,要学会积极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思政理论课不是一门单一知识或技能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要掌握知识、理论,更要把这些知识和理论内化于心,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学会更广泛地阅读,在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中去体会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已有的实践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去分析,并把分析过程中的疑问,放到课堂上讨论,才能有效达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开展自主学习,这就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孤岛”,导致学习缺乏兴趣,降低学习效果。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还可以在合作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推动所学知识和理论的内化,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对教师的挑战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一人主导教学过程,全程教师主讲,虽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总体上还是教师为主。教师也习惯了课前备课,课上授课,布置作业,课后批改作业的模式。翻转课堂不仅翻转了课上与课下的内容,也翻转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任务。这对学生是个挑战,对教师同样也是一个挑战。

如果要用好翻转课堂,教师的专业素养、信息素养,以及课堂的掌控能力都必须提高。专业素养即对整个课程宏观的把握,以及相关重难点的掌握,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有很高的统筹能力。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谨慎选择或者制作微视频,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课下还需要督促学生积极自学。除了课下的学生自学,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面对面的课上交流和引导。围绕着课前的任务和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这个过程,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以及对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能力要求都很高,教师需要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分散的有分歧的意见集中起来达成共识,引导学生的思想和主导价值观相一致。

三、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提升,运用互联网来解决问题是他们常用的方式,但“95后”的大学生,对外界事物变化的敏感度较高,而专注度有所弱化。这些特点都非常有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承载着意识形态的传播,关系到价值观的确立,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在思政理论课的翻转课堂运用,要认真选择、精心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将克服翻转课堂的弊端,进一步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而更好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 莹,席志武,王卫明.现状与反思: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述评[J].重庆高等教育研究,2017(9):78-87.

[2]李洪修,李哨兵.深度学习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7(7):67-7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高职院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