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研究

2018-03-27 06:28
成功 2018年1期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口语化

周 铃

中共射洪县委党校 四川遂宁 629200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所著的第一部同时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这部小说问世之后,文学评论界对其褒贬不一。阅读整篇小说我们能够了解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因为小说对于叙事方面的新颖独到,阅读起来并不会感觉到乏味,甚至还会品读到曲径通幽之趣。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三层叙事手法分析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塞林格选择了三层叙事手法来刻画主人公霍尔顿内心情感和思想发展的轨迹,我们能够看出整部小说一共囊括了三个叙事层。第一层是17岁的主人公霍尔顿在精神病院中说着自己的故事,这也是塞林格给广大读者提供的一个外层叙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霍尔顿开始成为第二层叙事的主人,在小说中他这样说道: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在去年圣诞节所经历的那一段荒诞生活,我希望从我被潘西中学开除那一天说起。通过这一句话开始引出二层叙事,霍尔顿这里所说的“去年”即是他16岁时被学校开除,在纽约流浪生活随后住进精神病院这三天时间中的故事。第二层叙事中同时包含了第三层叙事,即处于16岁的霍尔顿讲述自己和琴的关系以及弟弟艾利的故事等些许回忆[1]。

借助于三层叙事的手法,作者塞林格把霍尔顿短短几天时间的流浪经历丰富地扩展为一部200多页的长篇小说,这也可以说是这一叙事手法的价值与作用。我们看到,第二层叙事属于第一层叙事的扩展,若读者仅仅了解到17岁的霍尔顿的状态是在精神病院中讲述自己的经历,则这部小说必然会沦为一个毫无意义的故事。借助于二层叙事,让读者了解到霍尔顿拜访斯宾塞,和室友打架,和妓女以及电梯管理员莫里斯之间发生的矛盾,霍尔顿和妹妹之间的聊天内容等,让整个故事变得吸引人起来。同时,第二层叙事也给和第一层叙事不存在任何关系的三层叙事带来了载体,在这部小说中,第三层叙事是十分关键的。借助于霍尔顿对过去的回忆,让读者了解到他与弟弟之间的深厚情感,霍尔顿的弟弟死于白血病,这也给当时年幼的霍尔顿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心理创伤,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霍尔顿与琴之间的关系等,只有读者掌握了这部分信息,才可以在最后真正理解霍尔顿为什么会最终精神崩溃。

塞林格利用三层叙事手法让整部小说集中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同时也有助于他对作品中各个人物形象进行更加深刻的挖掘与刻画,将一名16岁美国青少年从出走到顿悟的过程写得更加丰满生动,体现出了霍尔顿高超的叙事技巧。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征

(一)第一人称叙述技巧

塞林格把《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思想发展当成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同时选择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霍尔顿不单单成为故事的主角,也属于故事的直接经历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塞林格利用青少年充满个性和单纯的语言特征来衬托出小说主题,这是这部作品创作的内在需求,也恰恰是由于这一原因让这部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感受就如同在倾听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增强了作品的欣赏价值[2]。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开头部分就写得很棒,读者阅读之后能够非常全面的掌握故事情节,借助于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够让小说变得更加充满真实感。在阅读时,第一人称的叙事特征也可以让读者第一时间进入小说中。

(二)叙述方式的口语化

语言属于人和人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塞林格选择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创作,也能够非常直接的反映出这部作品中叙述方式的口语化特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人物语言即便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然而我们依旧可以从中体会到主人公霍尔顿的个性特点、个人修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在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够从霍尔顿语言表达中了解到这部小说的口语化特征,恰恰是霍尔顿这样口语化的表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美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也能够更好的突出小说主题。如霍尔顿在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名字之前加上形容词,这不但反映出了以霍尔顿为代表的美国青少年的叛逆思想,同时也非常直接的体现出美国青少年一代对于未来的彷徨和对当时社会失去信心的心态。

三、结语

总而言之,《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塞林格那高超的叙事技巧,这也让这部作品占据美国文坛重要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小说的叙事技巧不落俗套,也让这也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到霍尔顿三天流浪经历中的心理变化轨迹,同时也让霍尔顿的形象在无数读者心中扎根。

[1]陈杰.《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述评[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8):42-44.

[2]刘硕.《麦田的守望者》与《挪威的森林》之比较[J].现代交际,2016(03):189-190.

猜你喜欢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口语化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洞见塞林格——塞林格诞辰100周年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麦田里的守望者》
邢非的诗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