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图书参考文献著录实例分析

2018-03-27 13:21杨泽彬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原稿科学出版社著者

杨泽彬

一、参考文献著录规范要求

新的参考文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替代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1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规则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新规则在著录项目的设置、著录格式的确定、参考文献的著录以及参考文献表的组织等方面尽可能做到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达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1]

(一)正文部分标注方法[2]

1.在被引用的著者姓名之后,用圆括号标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代。如:

黄荣辉(1986) Burchard(1965)

2.文中只提及所引用的资料内容而未提著者,则在引文叙述文字之后用圆括号标注著者姓(名)和出版年份,两者之间加逗号。如:

(黄荣辉,1986) (Crane,1965)

3.引用同一著者在同一年份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份之后用小写字母a,b,c……加以区别。如:

(黄荣辉,1986a;1986b)

4.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只标注第一个著者,其后加“等”字。如:

(黄荣辉 等,1986) (Jones et al.,1975)

5.同一处叙述引自多篇文献时,按出版年份由远及近依次标注,中间用分号隔开。如:

(黄荣辉,1986 ;陈联寿,1997)

(二)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及示例[2]

依据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表可以按顺序编码制组织,也可以按著者-出版年制组织,采用哪种著录格式全书要统一。

顺序编码制的著录格式:[序号] 著者.书名.卷(册).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著者-出版年制的著录格式:著者,出版年.书名.卷(册).版次.出版地:出版社:页码.

1.专著。

刘国钧,陈绍业,1957.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78.

Borko H,Charles L B,1978.Indexing concept and methods.New York:Academic Press.

2.论文集(或多作者书籍)。

李福海,1996.论主编意识//喻建章.编辑工作与编辑学研究[C].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19-122.

3.期刊。

刘湘生,1980.关于我国主题法和分类法体系标准化的浅见[J].北图通讯,6(2):19-23.

Hewitt J A,1984.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28(3):205-218.

4.报纸。

李福海,1995.科技出版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N].中国新闻出版报,1995-12-27(3).

5.专利。

姜锡洲,1989.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6.学位论文。

陈淮金,1988.多机电力系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7.会议论文。

惠梦君,关德海,柳凯,等,1986.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C].武汉:全国铸造学会学术会议.

(三)参考文献表文献排列顺序

1.中文文献按姓氏拼音排列。

2.西文文献按姓名首字母排列。

3.多文种文献先按文种集中归类,然后依次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排列。

二、参考文献常见问题分析举例

在参考文献的著录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归纳为:(1)没有引入重要的参考文献;(2)著录的参考文献过于陈旧;(3)著录没有亲自阅读过的文献;(4)著录未公开发表的文献;(5)著录的文献全是作者本人已发表的论文;(6)著录文献的格式不规范或信息错误。[3]

下面结合实际编辑工作,列举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进行总结分析。

(一)译著除作者外,要补主要译者,可以按汉语拼音排入中文文献中

1.作者原稿:霍尔顿(Holton J R)著.动力气象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0

补充译者:霍尔顿(Holton J R)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训练部译.动力气象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0

正确著录:霍尔顿(Holton J R),1980.动力气象学引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训练部,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作者原稿:小仓义光著,大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91

正确著录:小仓义光,1991.大气动力学原理.黄荣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3.作者原稿:粟原宜夫:大气动力学入门,气象出版社,1984

正确著录:粟原宜夫,1984.大气动力学入门.田生春,译.黄荣辉,校.北京:气象出版社.

4.作者原稿:豪斯金斯,皮尔斯.大气中大尺度动力过程,气象出版社,1987

正确著录:霍斯金斯(Hoskins B J),皮尔斯(Pearce R P),1987.大气中大尺度动力过程.孙照渤,屠其璞,雷兆祟,译.北京:气象出版社.

(二)缺项,即信息量不够,信息源的采集不完整

1.缺作者(尤其是当作者为多个时,只写第一作者,而漏掉其他的作者)。

作者原稿:朱福康 等:南亚高压,科学出版社,1980

正确著录:朱福康,陆龙骅,陈咸吉,等,1980.南亚高压.北京:科学出版社.

2.缺页码。

作者原稿:钟元 等:台风路径预报专家系统,气象科技,(5),1986

正确著录:钟元,金一鸣,李汉惠,等,1986.台风路径预报专家系统.气象科技,(5):19-27.

3.缺期卷号和页码。

作者原稿:叶笃正,等:东亚和太平洋上空的平均垂直环流,大气科学,1979

正确著录:叶笃正,杨广基,王兴东,等,1979.东亚和太平洋上空的平均垂直环流.大气科学,3(1):1-11.

4.缺题名。

作者原稿:Feynman J,A Ruzmaikin,V Berdichesky,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64,1679,2002

正确著录:Feynman J,Ruzmaikin A,Berdichesky V,2002.The JPL proton fluence model:an update.J.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64:1679.

(三)作者名不超过3个时,照单全录,3个以上时只录前3个,其后加“等”字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字(如et al.)

作者原稿:Smith Z,Dryer M,Ort E,Murtagh W.2000.Performance of Interplanetary Shock Prediction Models:STOA and ISPM.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62:1265

正确著录:Smith Z,Dryer M,Ort E,et al.,2000.Performance of Interplanetary Shock Prediction Models:STOA and ISPM.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62:1265.

(四)正文标注了参考文献,文后没有列文献,要补上一一对应

1.正文中:自由大气中空气质块建立地转平衡的过程(Ahrens,1982),但书后未列参考文献。

作者补充:Ahrens,C.D.,1982.Meteorology Today:An Introduction to Weather,Climate,and the Environment.West Publishing,St.Paul,Minnesota.

正确著录:Ahrens C D,1982.Meteorology Today:An Introduction to Weather,Climate,and the Environment.West Publishing,St.Paul,Minnesota.

2.正文中:东亚夏季风系统主要成员示意图(丁一汇 等,2007),后缺参考文献。

作者补充:丁一汇、柳俊杰、孙颖 等,2007,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大气科学》,2007,31(6):1082-1101

正确著录:丁一汇,柳俊杰,孙颖,等,2007.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大气科学,31(6):1082-1101.

3.正文中:冷锋、暖锋和静止锋(Petterssen,1956)。后面文献中,作者只提供了中文版1958年的文献。后经查阅,英文书出版年是1956年,中译本出版年是1958年。(在参考文献著录用文字方面,在GB/T 7714-2015“6.1”中新增了“必要时,可采用双语著录。用双语著录参考文献时,首先用信息资源的原语种著录,然后用其他语种著录”)

作者原稿:S.佩特森:天气分析与预报(上册),科学出版社,1958

作者补充:S Petterssen:Motion and motion systems(Weather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McGraw-Hill,1956,2nd ed

正确著录:Petterssen S,1956.Motion and motion systems(Weather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2nd ed.McGraw-Hill.

佩特森 S,1958.天气分析和预报.上册.程纯枢,译.陶诗言,校.北京:科学出版社.

(五)外国作者姓名不全

英文版图书,外国作者姓名不全,只写姓不够,要加上名,姓名要全。如:Holton应为:Holton J R,Hoskins 应为:Hoskins B J.凡是姓名不全的,均应补全名字,否则科技图书就很不专业。例如:

作者原稿:Holton.An Instr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5th edition),Academic Press,2012

正确著录:Holton J R,2012.An Instr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5th ed.Academic Press.

作者原稿:Holton,Matsuno.Dynamics of the Middle Atmosphere,Tera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984

正确著录:Holton J R,Matsuno T,1984.Dynamics of the Middle Atmosphere,Tera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总之,参考文献是科技图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从作者撰稿,还是编辑审稿、编稿,或者读者使用的角度,规范、正确地著录参考文献对科技图书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编辑应对此充分重视。

猜你喜欢
原稿科学出版社著者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Case Study on Importa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ng Discourses Written in Non—mother—tongue
科学出版社物理类重点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