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运用于学校德育的价值属性分析

2018-03-27 08:46孙文云
中小学德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意识价值

孙文云

摘 要 当前,人类社会已悄然迈入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作为实现教育对象道德人格价值引导的活动,同样深受大数据的影响。从价值论视角审析大数据的价值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数据与学校德育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阐释大数据对学校德育的价值引领以及学校德育对大数据的价值实现,能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价值基础。

关 键 词 大数据;学校德育;价值审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3-00-04

当前,人类社会已悄然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从英语“Big data”一词翻译而来,是指那些数据量特别大、类别特别多样的数据集。它不仅包括数字、符号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中潜藏着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快速处理才能从中获取;不仅包含精确的数据,也混杂着一些虚假的数据,需要使用者仔细甄别。大数据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价值化(Value),合起来被称为4V。[1]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则,是判断和评价善恶是非的标准,用于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定阶级、组织对人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道德是价值问题,超越现实,高于现实。道德教育必须指向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形成按照道德准则行动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学校德育则是教育者依据教育对象品德生成的规律,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育对象品德并引导其外化为道德实践,以实现其道德人格的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教育活动。[2]

大数据开启了一场重大的时代转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认识、理解世界的方式,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随着教育信息化、“互联网+”行动的不断推进和数字校园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的精准实施,教育正式迈入了以网络为平台,以数据爆炸式增长为标志,以云计算为支撑的大数据时代。[3]学校德育只有主动适应并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探讨其潜在价值,才能创新德育模式,开创崭新局面。

一、大数据的价值属性

大数据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其价值不局限于特定目的,即使在同一目的下也可以多次使用。只有掌握了大数据,才能使其转化为价值,也才能对教育及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影响。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看法以及对数据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化时释放出的潜在价值的态度,[4]是了解大数据时代信息价值的关键所在。

哲学上关于物的价值,主要指物对人的有用性,它源自于人的需要。这是本质属性派生的新属性,是其价值化的结果,体现了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对人是否需要,称之为价值属性。因此,“价值”这一概念,就是对本质属性价值化及其结果——价值属性的概括。[5]哲学的立足点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不是别的什么,就是人的世界或文化的世界。大数据一旦在生活世界中与人建立了关系,应超越其本质属性而产生了价值属性。

马克斯·舍勒(Scheler,M.)认为,决定价值层级有五个标准:第一是持久性,即人们对价值对象偏好时长;第二是可分性,即价值的高低与价值是否可分的限度成反比;第三是基础性,即如果某一价值是另一价值的基础,则前者价值高于后者;第四是深层满意性,即对生命中最深层次的满意才会使我们享受纯真、简单的快乐;第五是相对性,一种价值的相对性愈小,其价值愈高,即絕对价值是最高的。据此,可将大数据的价值属性划分为基本价值和选择价值或创新价值两类。[6]大数据的基本用途是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在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将数据的最基本用途转变为未来的隐性用途,这些隐性用途就像是选择,这些选择的综合就是数据的选择价值;虽然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用途的价值在逐渐减少,但选择价值却不容小觑;数据的价值需要考虑到未来它可能被使用的各种方式,而非仅仅目前的用途,因此数据在再利用、重组、扩展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创新发展。总之,大数据的基本价值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其选择价值。

二、学校德育中大数据的价值属性

大数据作为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客观存在,分析其基本价值和选择价值,对当前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大数据能体现学校德育的价值存在

价值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存在论的存在由人生在世的活动呈现,价值则是人生在世意义指引人的生命活动所发挥的功能,亦即生活世界自身的属性。价值的存在论研究就是从根本上揭示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生活在本体论上的价值性, 深层次说明现代性的价值问题, 预测当代人类的价值取向与命运。[7]大数据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具有特殊性,合理看待其特殊存在是价值研究的根本问题。因此,我们首先应对大数据在体现学校德育价值时进行存在论的思考。

依据不同哲学体系的观点,大数据体现学校德育的价值存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数据能引导学校德育的观念。大数据中汇集了有关德育情感、意向、态度和观念方面的信息,其价值来自于人的主观需要而非客观存在,归根结底属于意识层面,它体现了社会主流的德育价值观,势必对学校德育的观念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引导作用。第二,大数据能提供学校德育的实体。大数据的价值属性本身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人们最终可以在生活世界发现其终极存在。因此,大数据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有助于进行真实性、情境化的学校德育,从而推动学校德育的实体转化,体现学校德育的本质状态。第三,大数据能说明学校德育的属性。大数据是某些实体所固有或某些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殊属性而存在和表现出来的。价值则是大数据作为客体本身具有的独特属性,或者说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固有的本性、意识等。第四,大数据能了解学校德育的关系。大数据的意义本身就是一个关系范畴,在其相互联系中产生作用与影响。因此,借助大数据,能了解学校德育现实的关系状态,凸显大数据情境下对学校德育价值产生和形成的作用。总之,大数据的价值是由自身决定的,不因主体不同而有任何不同。因此,学校德育必须顺应大数据的要求,寻求适宜性发展。

(二)大数据能体现学校德育的价值意识

价值意识是关于价值关系和价值现象在人的头脑即意识或精神活动中的反映与显现,研究它可以指导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意识包括理性价值意识和非理性价值意识,非理性价值意识包括欲望、情感、意志和价值直觉,理性价值意识包括价值知识、价值观念、价值理想和价值智慧。[8]“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9]大数据来自于社会实践,是诸多社会现象的反映,映射出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价值关系,体现了一定社会时代的价值意识。透过大数据,学校首先可以把握当前社会德育的主流价值意识,对于调整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意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次可以把握当前学生的价值意识状态,了解学生在思维的、观念的、具有社会共同方式的水平上的价值知识和价值观念。学校德育实践是检验学生价值意识的最高标准,这要求不仅要对社会、人类主体生存和发展有益,而且对个体学生或群体有益,如此才能确保符合学生主体利益的客观需要。

在此基础上,学校综合大数据呈现的信息,结合学校德育的主体性、超知识性、多元性等特点,构建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德育价值意识引导,同样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三)大数据能体现学校德育的价值实践

價值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尺度和标准,从根本上不能超越主体本身的特点和弱点。[10]价值是一种面向现实的、综合化的、开放的研究,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达到和表现出来。因此,大数据的价值关键在于运用,而不是占有数据本身。实践属于关系范畴,是个体主体性存在的本质方式,并非简单的自然关系。实践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主体活动,反映了人特殊的主客体关系,这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现实关系。因而,大数据所赖以存在的实践,并不限于一般的社会关系模式,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更丰富、更深刻、更有价值的内容。人就是通过广泛而全面的社会生活实践本身来掌握价值。价值实践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通过主体需要的动力系统、价值目标的导向系统、思想实践的观念系统和双重尺度的检验系统,来展开复杂的运行机制。[11]在实践活动中,大数据与学校德育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方面存在天然的联系。大数据对学校德育的价值产生于和体现在二者的关系中,价值是二者关系的核心所在。

詹姆士认为“实用主义坚持事实与具体,在特定场合下观察真理的工作,并作出概括”[12]。实用主义还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13]大数据的运用就是在多样化的数据中迅速获取有效信息,并提供给相关领域,以协助做出科学而合理的决策与行动。通过分析学生德育过程的数据信息去发现问题,并采取策略解决问题,进而推动学校德育的发展。因此,大数据奠定了学校德育的实践基础,学校德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且充分了解学校德育的存在方式和活动特点,反映学校德育活动对学生的意义。

三、学校德育中大数据价值的实现

价值实现是人在文化世界中的主体实现,是人凭借文化价值意识的实现。[14]因而,价值意识需要人从文化世界中获得,如此才能意识到自我价值需要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存在,才会追求价值实现;只有人在不同的文化世界建构起整个价值意识,才能支配自我进行不同的价值实现。

马克思曾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5]据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指一种特定的主客体关系,反映了客体对象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者说是一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21世纪以来,价值哲学发展趋势是从自发到自觉,以实事求是和科学的理性思维为指导,坚持逻辑一贯性,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从实践和实践结果出发理解价值。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有自觉的目的。归根结底,人是为了满足某种实际的需要和利益而认识事物的。意识到了这种需要和利益就构成了人类活动的自觉目的和动因,推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16]大数据是现代社会的主流特性,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不论是喜欢还是厌恶,大数据都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存在并影响人类世界,这就是历史的逻辑。大数据作为时代观念开启了一个历史过程,一旦被启动,就会遵循自身的逻辑轨迹运行下去。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学校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一)学校德育对大数据基本价值的实现

大数据的基本价值在于收集和处理信息。学校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因素,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中出发,从自发到自觉地运用大数据,观照学生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具体的历史特性,了解学校德育主体间的关系,把握大数据价值现象中的价值真谛,进行适宜的价值评价与选择,开展创新式价值实践;真正把握学校德育实践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态势,从而生成学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方法,形成学校德育的基本形式与规范。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围绕学校德育对象收集信息,凡是与学校德育对象有关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均收集;第二是建立信息分类标准筛选信息,例如按照结构化数据(数字、符号)和非结构化数据(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的方式进行分类,并且需要细化到图像类、视频类等等;第三是依据学校德育工作情况整理信息,将大数据具体融合到学校德育教学中,例如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内容的丰富、方法的调整、评价以及相关数据库的建设等等。学校德育中大数据基本价值的实现,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德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德育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将大数据与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了解当前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学生道德发展需要进行教育改革。

(二)学校德育对大数据创新价值的实现

大数据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为数据的再利用、重组、扩展……即对数据灵活而创新的应用。时代在转变,学生在发展,大数据在不断更新发展,由此运用大数据的学校德育也会不断发展。在充满变化的大数据时代,德育教师就要学会利用大数据的创新价值,了解学生德育的兴趣、爱好、态度、信仰和理想,调整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提升学校德育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学生道德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更新学校德育工作已有数据。更新不代表全面否定以往的数据,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了解学校德育的发展动向,把握学校德育的主流价值意识,确定不同类型数据的更新周期;第二,是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更新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例如更新学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等。所以说学校德育是大数据创新价值的实现,这要求学校德育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创新与发展学校德育。

大数据是当前学校德育无法逾越的时代标志,学校德育要迎接大数据带来的变革,顺应大数据时代为学校德育指出的方向,积极发现数据的隐性价值为学校德育发展提供意识支持。当然,大数据大量化、多样化的特点也提示我们要注意大数据自身的局限性,以避免出现数据收集、分析有失偏颇;同时由于学校德育生活实践丰富多彩、复杂多样,充满着创造性、生成性、不确定性,因此,对其价值性质的把握是一个过程。因而,基于大数据的学校德育实践价值的总结和提炼,必然是一个开放性的、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參考文献:

[1]重塑与颠覆:大数据正“变革”金融业[EB/OL].[2015-04-03](2018-02-20).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150413/032321938528.shtml.

[2]戚万学,唐汉卫.学校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邹太龙,易连云.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4):81-86.

[4][6]迈尔-舍恩伯格,维克托.,库克耶,肯尼思.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8-156;98-165.

[5]马志政.论价值属性[J].哲学研究,1986(01):64-68.

[7]张曙光,戴茂堂.价值的存在论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23-25.

[8]韩东屏.论价值意识[J].江汉论坛,2012(10):78-83.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0.

[10]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4.

[11] 由继刚.价值实践论纲[J].长白学刊,1989(06):20-22+52.

[12]怀特.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70.

[13]刘放桐.实用主义述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23.

[14]司马云杰.价值实现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6.

[16]马志政.论价值属性[J].哲学研究,1986(01):64-68.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意识价值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消防意识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