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领导软实力提升研究
——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

2018-03-28 13:30邓汪扬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治党党的领导作风

邓汪扬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在政治领域的治理成效也广受瞩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在理论凝练和实践应用方面协同推进,其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党的领导软实力①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约瑟夫·奈提出的,“它是指一种能力,即不通过‘威逼’或者‘利诱’,而是通过‘吸引’为手段来达到目的能力。 ”Robert O.Keohane/Joseph S.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M].Foreign Affairs,Fall.1998.越来越成为党进一步提升执政形象、凝聚民心、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领导软实力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强有力的领导能力及实实在在的成效所获得的认同力、影响力、亲和力、形象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其核心要义的“八个明确”,对党的领导软实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提升党的领导软实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就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领导软实力提升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治党从严、组织治党从严、作风治党从严、反腐治党从严和制度治党从严,不断提升党的领导认同力、影响力、亲和力、形象力和战斗力,以此为新时期党治国理政寻求新的发展能量。

1 思想治党从严,提升党的领导认同力

改革开放以来,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对党的领导认同力的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究其根源,主要是思想治党面临巨大困境。首先,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一方面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为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便利,使得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也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传入,对思想治党提出严峻挑战。其次,主流意识形态遭受攻击。当前,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拥有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便于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当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来自西方的意识形态的挑战从未间断。第三,少数党员信仰发生动摇。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各种西方思想不断涌入,导致少数党员干部政治信念面临新的问题。当前,我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不断遭受西方文化观念的侵袭,给少数党员干部带来潜移默化的冲击,使其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党在思想治党层面面临困境,实际上影响的是党的领导认同力和吸引力。

认同力是指人们对社会或某一群体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可,并使其自身价值观念趋于该社会或某一群体的能力。党的领导认同力是指党依靠自身所坚持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自身价值魅力和领导能力,产生强大的认同辐射效应,使公众或个人对其产生稳定的认可和理解。“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2],思想治党的首要目的是解决好全体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因此,思想治党从严是提高党的领导认同力的有力举措和切实要求。思想治党从严,就是要强化广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新时期,提升党的领导认同力,其核心是坚持思想治党从严。

思想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治理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党的领导认同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党建新常态,将思想治党列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3]新形势下,提升党的领导认同力,必须坚持思想治党从严。首先,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激励党员干部前进的内在动力。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一方面要拧好“总开关”,解决好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倡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其次,增强党员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牢固,关键看在面临重大政治考验时能否坚定政治定力。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政治教育,增强党员政治定力。一方面要坚持引导党员干部把握正确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维护党的权威,与党中央保持同心、同向、同行;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党规党章,为思想治党提供保障。第三,培养党员健康心理。健康心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党员干部的健康心理是增强其抗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保障。培养党员健康心理,党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此外,党和各组织也需加强对党员的关心和教育,通过培训、交流、实践等多种形式,促使党员健康心理的养成。

2 组织治党从严,提升党的领导影响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组织治党是关键。认清组织治党存在的问题,把握工作重点,对提高党的领导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纪律严明、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优秀政党的重要表现。当前,组织治党面临一些新问题,威胁党的领导影响力的提升。第一,少数党员干部事业心有待提高。少数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对自己所处的岗位和从事的工作缺乏责任感;少数党员干部不善于与群众沟通,以致对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显著。第二,基层组织建设仍需加强。一方面,基层组织灵活性仍需提升,少数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的能力不足,工作中仍采用陈旧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基层组织教育方式需要转变,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方式单一,大多以学习文件为主,导致党员学习兴趣不高。第三,少数党组织的素质能力与新时期发展需要出现偏差。一些组织内部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对组织治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少数党组织在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一些优秀的党员干部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总体质量。

党的领导影响力是党员干部凭借自身价值追求和人格魅力,以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改变群众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党的领导影响力来源于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依赖,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而组织治党是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可见,党的领导影响力如何,最终都体现在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上。而政党是否拥有强大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是获得民众认同和支持的根本。由此可见,党的领导影响力的大小及其实施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组织治党是否从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了、干部管好了,党的领导影响力便能得到极大提升,相反一个组织队伍建设出现偏差的政党,便会影响党的领导影响力的提升。

组织治党从严,是党的工作重心,同时也是提高党的领导影响力的根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组织治党,习近平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险耸听。”[4]习近平指出干部队伍是党的骨干力量,必须首先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并提出党管干部原则。强调党纪严明,纪律面前一律平等。新时期,提高党的领导影响力,必须坚持组织治党从严。首先,治吏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准则。同时,要求监督从严,完善党内外监督体系,保障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干部队伍。其次,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百姓紧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思想阵地最前沿。”[5]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维护好党建生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基层,完善基层工作条件,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改进基层组织工作,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实现工作重心向服务群众、服务民生转变。第三,严明党纪党规。严明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纪律是否严明,关系党组织的兴衰成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政治纪律作为党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3 作风治党从严,提升党的领导亲和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治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作风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论断,作风治党成效显著。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当前作风治党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党的领导亲和力的建设提出重大挑战。作风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第一,宗旨意识仍需强化。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有所消退,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有所淡化,在处理群众关系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对群众的期望和诉求敷衍搪塞,极易损害群众利益。第二,学习能力仍需提升。少数领导干部学习兴趣不浓,对上级下发的文件重视度不高,导致学习活动效果不佳;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上缺乏创新思维,观念落后,不善于深入思考问题,甚至在工作上敷衍了事、碌碌无为。学风不良便会影响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对党风建设产生制约。第三,作风治党缺乏长效性机制。一是作风治党相关制度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制度为作风治党提供保障,制度不健全是作风治党缺乏长效机制的重要因素;二是作风治党教育模式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学习、教育重视度不够是党员干部作风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

亲和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所在社会或群体成员施加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能够激发群体成员的亲近感,使成员产生自觉的理解和认同。党的领导亲和力是指党凭借自身的领导能力和优良作风,贴近群众,对群众产生吸引力,激发群众内心的亲近感。作风治党就是坚持和发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党的作风关乎政风、带动民风,作风治党的核心是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作风治党直接关系党的领导亲和力的提升。优良的作风使党更加贴近群众,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亲近感。作风治党不严,党员干部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问题,人民就会对党产生怀疑,损害党的领导亲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总结新时期党建新要求,对加强作风治党从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习近平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6]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7],硬要硬在优良的干部作风上,要求党内要不断净化政治生态,领导干部必须实现自我优化,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作风建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来不得半点放松和懈怠。”[8]坚持作风治党从严,不断提升党的领导亲和力,关键是要塑造良好的党群关系。第一,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一方面通过净化党内环境,为作风治党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激发领导干部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情感;另一方面要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促进党员干部自主学习,坚守“生命线”,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二,构建领导干部作风治党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9]将作风治党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始终,就是将其贯穿于思想治党、组织治党、反腐治党和制度治党的全过程。首先,健全作风治党相关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营造良好的作风治党环境;其次,继承党在作风治党上的优良传统,将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创新学习方法,提高领导干部参与作风治党的主动性,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再次,完善作风治党保障体系,通过监督、公开、评价和教育等方式,保障作风治党从严的长效机制。

4 反腐治党从严,提升党的领导形象力

腐败,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社会力图消除的痼疾。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腐败现象频发,成为影响政党或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腐败作为政治之癌,其危害极大。一则,损害形象,动摇执政根基。腐败会造成政党执政资源流失,尤其是政党的群众资源流失。失去民众信赖和认同的政党,其根基必会产生动摇。二则,权钱交易,加速社会财富流失。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导致政党经济建设层面的方针、政策无法有效落实,破坏市场环境,损害国家财力。再者,腐蚀文化,侵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腐败造就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极易扰乱思想、侵蚀灵魂、使人堕落。十八大以来,党对腐败问题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惩治,效果显著,不仅在国内获得一致好评,在国际上也引起重大反响。但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腐败问题。腐败是当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与腐败相对立的政治廉政是世界各国在国家治理中所追求的政治文明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期盼。政治廉洁能够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保障,塑造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新时期,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密切关联,加强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反腐治党从严,不断深化反腐进程。

党的形象是党自身属性的外在表现,是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和印象的总和。新时期,政党形象的塑造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良好的政党形象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推波助澜。然而腐败作为政治之癌,会导致正常人际关系疏远,不满社会的情绪膨胀,使人民对政党的评价和印象下降,严重损害政党形象。廉洁作为腐败的对立面,是营造良好社会生活、塑造党的良好形象的关键。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反腐治党从严就是要清除党内腐败分子,建设廉洁政治。党的形象亦是如此,只有将腐败分子清除出党,才能营造良好的形象。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党的领导形象力,必须坚持反腐治党从严,保证政治廉洁建设有效、有序推进。

反腐治党从严与党的领导形象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在反腐治党从严中提升党的领导形象力,是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依法反腐没有休止符。”[10]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治党建设,将其作为重大课题摆在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成效显著。新形势下,提升党的领导形象力,必须深入推进反腐治党从严。第一,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廉洁教育,促进全党廉洁风气形成。开展理论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开展宣传教育,确保党内人人知晓反腐治党的要求;开展自律教育,紧绷廉洁自律之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第二,坚持反腐“零容忍”。一方面狠抓“全”字,反腐必须全覆盖、涵盖全过程,反腐无禁区,无论是“苍蝇”还是“老虎”,不论什么人、职位大小,只要腐败,绝不容忍;另一方面狠抓“严”字,反腐要高标准、强落实,态度严肃、惩处严厉,绝不能是“只打雷不下雨”,必须动真格,落到实处。第三,强化权力监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11]这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条权力定律。而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相结合,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监督的积极作用。

5 制度治党从严,提升党的领导战斗力

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是促进党的建设走向规范化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制度治党稳步推进,但必须认清当前我国制度治党仍然存在不足,严峻的挑战制约着党的领导战斗力的提升。首先,制度创新意识仍需提升。一是“破旧”意识欠缺。少数党员习惯于因循守旧,对滞后于发展趋势的思维方式、制度体制等认识不清,或虽已意识到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状,但因畏难、畏变等心理导致视而不见,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与能力。二是“立新”意识不足。少数党员不知“新”为何物,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趋势把握不准,从而导致立新工作的不切实际。其次,规章制度需要精简。党内制度法规的数量大、种类多,加大了制度的认知和运用难度。2012年至今,党先后两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推进了党的制度体系的更新换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党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以使党的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完善。再次,制度监督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监督意识淡薄。少数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较薄弱,导致其对监督工作持消极态度,监督成效不佳。二是制度治党的主体对制度是否正确得到执行的认识把握能力不足。少数党员干部自身对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监督对象是否正确执行了制度的辨别、把握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党的领导战斗力是指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拥有的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领导战斗力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制度治党是党制定党章党规约束党员行为,保证党内各项政策和工作顺利运行,使党的建设走向规范化的过程。制度化越高的政党抵御能力越强,应对挑战的能力也就更强,党的领导战斗力也就越充分。制度治党的重点是规范权力的运行,通过制度规定怎么办、如何办、用什么程序办,违反制度如何惩罚。规范的制度体系能够保障党的运转高效快捷,从而提高党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战斗力。因此,新时期,提高党的领导战斗力,必须坚持制度治党从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举措,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治党的理念,将制度治党列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保障制度治党从严的有效实施,也将党的制度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时期,提高党的领导战斗力,必须坚持制度治党从严,“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12]的良好风气。第一,健全制度体系。制度治党要遵循“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一是以党章为基本依据,健全党内制度体系;二是修改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促使党内法规制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制度治党的科学性;三是加强党的自身法治建设,严格要求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党规,严惩违规行为。第二,加大执行力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方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提高其制度意识,保障执法人员敢于运用制度严惩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将制度治党与思想治党相结合,一刚一柔,同时、同向发力,严格制度执行。第三,提高监督能力。首先,加强教育,提高监督主体和客体的监督意识,促使监督主体敢于监督、客体愿意接受监督;其次,建立事前控制机制、健全事中监督机制、完善事后惩处机制;再次,强化上级监督、平级监督和下级监督,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6 结语

新时期,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领导软实力,有利于强化党治国理政的先进形象,增强党的荣誉感、使命感,夯实执政基础;有利于以党的领导软实力引领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树立和提升党在国际事务中的负责和担当形象,扩大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新形势下,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八个明确”,要求坚持以思想治党为先导、以组织治党为关键、以作风治党为突破、以反腐治党为重点、以制度治党为根本,全面协调地推进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认同力、影响力、亲和力、形象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对党的领导软实力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显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迫切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国际社会新一轮的贸易大战,暴露出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的软肋,对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新难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战略阶段安排,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任务;推进党内治本反腐,对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提出了新挑战。总之,新时期,面对国内外两个空间的发展挑战,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领导软实力成为今后党的建设需要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治党党的领导作风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