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2018-03-28 10:57咸德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学课探究材料

咸德花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由按部就班的统一的程序化的教学向自主、开放的形式发展的今天,规范化实验操作却往往重视不够,同时亦存在严谨有余、趣味不足的现象。从教七年来,我工作在实验教学一线,时间越长,越觉得“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含义很广,科学课堂首先是规范理性的,但由于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还要有激情有情趣。

一、实验设计巧改进

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如果教学一线的教师因地制宜适时改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凝结》一课时,验证水蒸气是遇冷凝结的,常规设计是用两个盛有相同热水的烧杯,分别覆盖上加热的玻璃片和冷的玻璃片,而这样的对比实验条件的要求很高,就给学生的操作带了难度,我根据配备的实验仪器,将实验做了改进,用一个50mL的小烧杯,加入热水,上面覆盖一凉一热两个载玻片,如此改进,对比实验的理念渗透其中,也大大方便了学生的操作。

二、实验准备要精心

在实验之前,我们就要给孩子准备好各种材料,而这些材料,不单单要求多,更重要的是要典型,我们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精心研究,细心准备,不断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1.发动学生,寻找生活化的物品。比如在“温度计的秘密”一课,自制温度计时,我提前跟学生说明需要材料的要求,让他们留心一下,结果学生自己立刻搜集了透明的中性笔芯,喝糖浆的吸管,家长有做医生的,学生还带来了青霉素瓶,有了这些材料的积累,实验效果大大提高,以后再学这节课时,教师就不会再为材料操心了。

2.动脑思考,一物多用,改变性能。实验室配备的仪器和教师搜集的材料都是教师的“宝贝”,充分利用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规范化

现阶段,小组合作学習是实验课上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小组合作不但要提倡民主、开放,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的规范。除了基本方法的规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规则早建立。学生在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建立起一套切合实际的规则,包括每个同学的座次、小组划分以及成员分工,同时,实验前的、实验过程中的、试验后的仪器的摆放学生都要明确。

2.演示实验要到位。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的基础。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比如站到学生中间,或者采用多媒体投影仪,也可以直接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实验现象要清晰可辨,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3.教师巡视指导要有效。学生开始动手操作了,热火朝天,教师开始来回巡视,然而,我们的巡视有效吗,我们的眼里是不是装下了所有的学生,是不是及时发现了问题?教师巡视时要关注学生的操作,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适时启发。实验记录再现了学生的思维轨迹,因此规范记录也是规范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真实的实验操作与现象,并从学生的记录中发现问题。

四、实验交流人文化

实验结束,探究却并没有结束,汇报交流结果应该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学生总结自己发现的现象,推导出结论,将小组内的成果在全班分享。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就影响了交流的质量。因此,我开始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尊重别人,让学生学会倾听,又保持理解的心态。这方面,常规和尊重、倾听的习惯尤为重要。

1.细化课堂常规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课堂常规,我进一步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一要专心,不管是老师上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专心倾听别人说的话。二要耐心,在别人没有说完话之前,不随便插言,等别人说完,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发言时,要仔细总结他人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想法,不重复他人的意见。四要虚心,当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有不同见解时,要虚心接受,互相学习;五要用心,对别人的意见,做到不盲从,不随大流,要有选择性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理解倾听的重要性

我会经常教导学生们:不仅要敢于说话,勇于表达,也要学会倾听,有太多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倾听获得的。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认真听对方讲话也是对人尊重的表现。在正常的课上教学和班级课中,我也会经常强调和引导孩子们:听与说同样重要。老师喜欢积极发言的同学,也欣赏能够专心听讲的同学,能够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再积极发表观点的才是最优秀的学生。

五、实验总结延伸化

学无止境,一节科学课是否具有“生成力”,还要看学生还想在课外探究什么。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毕竟有限,一节课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一般一节具有“生成力”的科学课本身就有很强的延伸力。不需要老师要求,学生自然还想去探究课堂中遗留下来的“未知数”。如果教师再利用一点激励法适当检查、评价,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

科学实验是学生们认识世界,认识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它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实验的合作探究。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细节,挖掘教材,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并为将来的理科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科学课探究材料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最美材料人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