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积累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活动经验

2018-03-28 10:57闻婷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活动课经验分数

闻婷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尤其强调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相对于一般的数学课而言,多了数学活动的操作和体验;相对于一般的活动课而言,又多了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思想思维、操作探索。因此,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更需要我们在理清教学思路的同时,关注好每一个细节,使得学生能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每一次的活动中都蕴含有质量的数学内容,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多彩的“分数条”》教学设计部分,我主要关注四大环节:活动准备、游戏活动、活动思考、课堂教学中的倚重和创新。其中最让我注重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倚重和创新。

一、在操作体验中感悟,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我看来,数学活动课并非单纯的活动,它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在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数学思考,通过数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将《多彩的“分数条”》这节数学活动课定位为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理解,教学的方法以引导、点拨为主,辅以适当的示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对分数的认知,为以后的分数内容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在教学准备活动环节中,设置了一个“热身游戏”,即让学生用自己手中代表不同分数的直条来换取我手中表示1/2的直条,并在实物投影上直观展示。这种活动主要是为后面“清0”游戏中的分数“等量替换”打基础,而且用分数条换分数条,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1/2、1/4、1/8与1/16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是一对一的(如1个1/2可以换2个1/4),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如1个1/2可以换1个1/4和2个1/8、1个1/2可以换1个1/4、1个1/8和2个1/16)。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某些教学环节、教学情境,若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我们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学得更扎实。

目前,在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有电子白板(普米、SMART)、微课、慕课、STARC、未来教室等。在教学这节《多彩的“分数条”》时,我先以一段教学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抢1”游戏的具体规则,再运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和无限克隆功能,实现对“清0”游戏规则的现场互动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一活动中蕴含的“等量替换”内容。

这一方面为有限的数学课堂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活动规则;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开展数学活动,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留下活动和思考的痕迹,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都知道,数学的教学呈现出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这一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为了后一个知识技能的掌握,它们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分割成独立的个体。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小学数学里适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在中学数学里却不成立了。这是什么原因?正是教学连贯性的缺失。我们在教学小学数学知识技能之前,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用整体的、连贯的、统一的眼光去看这部分的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而不仅仅是小学数学。在一次中小学数学交流中,中学的数学教师友情提示:希望学生们在数学活动的過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种“足迹”可以是记录过程,也可以是思维过程,更可以是质疑和创新改变。

出于对这方面的思考,我认为在教学《多彩的“分数条”》这一数学活动课时,我们不能让学生纯粹地活动,也要在活动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因此,我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份练习单,让学生在数学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活动过程。在之后的交流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发现了“抢1”活动中,凡是完成游戏的,无论记录了几次,最终都能组成“1”,将原本学到的“同分母”加减法拓展到了“异分母”;发现了在“清0”游戏中,自己也使用到了“等量替换”的数学本领,并能通过自己的活动记录,回忆起当时自己是如何开展替换活动的,有效唤醒和积累数学活动中的经验。

四、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活动评价,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面向全班学生的活动和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多彩的“分数条”》一课时,无论是课堂上的活动还是评价,我力求面向全体学生,点面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改进课堂,帮助学生积累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而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评价方式一:师对生。

每一个积极表述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同学,都能获得老师的一份认可——颁发一张奖励贴纸,让他们能在全班面前更积极地表现自己,也激励尚未发言的同学大胆展示自我。

评价方式二:生对生。

在同学发言的过程中,如果有精彩之处,大家会自发鼓掌,表示肯定和赞同;当交流总结时,同学们会说自己以及同桌在活动中的表现,为自己或他人的好运而高兴,为他人或自己的失利而惋惜。

评价方式三:个别评价。

在课堂表现中,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十分关注一对一的评价方式,例如,老师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一般在学生们思考后,都习惯性地叫某一位学生起来回答,有不足或缺失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在课堂评价上,我们也习惯于运用这种一对一的个别评价方式。例如,在教学《多彩的“分数条”》“清0”游戏规则的时候,老师请一位学生前来帮助演示,之后对这位学生的演示表现进行了评价。

评价方式四:小组评价。

随着“生本”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大家也逐渐开始运用小组的力量开展各项活动,数学课堂上的评价亦是如此。当反思课堂上开展的两个数学游戏活动时,首先对于那些获胜的同学,每个小组里的小组长都会及时为他们颁发一张奖励贴纸,表示小组对他们的认可,凸显获胜者的成就感。

评价方式五:全班评价。

在数学的新课标中,我们能找到这样的一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种“良好的数学教育”当然也包括课堂上的数学评价。在课上的一切行为、思考,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使知识有所掌握、本领有所内化、思维有所提升,也才能取长补短、及时纠错,使自己在数学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在执教《多彩的“分数条”》的最后,教师开展全班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这堂数学活动课上有所感受、有所收获,并让获得知识与快乐的同学站起来,为自己喝彩、为他人喝彩,将知识的教学与情感的体验有机结合。

无论是从数学学科的整体要求,还是从学生的自身数学发展要求出发,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每个学习数学的学生都必须坚持做到的事情。无数学生正走在数学学习的“大道”上,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拥有数学的意识,能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尤其要关注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活动经验的积累,从数学活动课课堂的教学改进入手。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辽宁】

猜你喜欢
活动课经验分数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算分数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