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伙伴关系”

2018-03-28 10:57刘苏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伙伴障碍

刘苏林

作为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必备课程,信息技术教育集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身。而有限的课堂时间与既定的教学属性,促使教师在课堂之上不可能手把手指导每一位学生进行操作,也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系统地按照基础知识、应用和实践操作的顺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基于此,一种全新的、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并实现有效延续的教学关系——伙伴关系便应运而生。

一、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伙伴关系”内涵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伙伴关系”并不等同于通常概念中的“朋友”,而是由两名同学构成的一种组合关系,在组合当中一名同学扮演“教师”的角色,负责对另外一名同学进行帮助、指导,传授学习方法。这种关系可以建立在课堂之上,也可以建立在除课堂之外的其他时间段,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伙伴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相互影响。比如“伙伴”之间的教与学,会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学习技能,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对伙伴展开有效而全面的“教”;而“学”者会在这种避免教师身份所引发学习压力的轻松环境下展开学习,对于不明白或者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尽可能地提问,如此会培养其生成更为理想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所以通俗地说,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伙伴关系”就是指那些学得好、基础扎实并且拥有一定学习空余时间的学生,通过真正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帮助那些原本学得不好、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展开学习。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伙伴关系”的实施要点

虽然在“伙伴关系”当中,有一名同学间接性地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无事一身轻”,也不意味着教师本身的职责被这名同学所取代。相反,在这样一种具有创意和合作意识的教学策略当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更大,教学任务也更为艰巨。比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和学习方法的缺陷之后,有选择地完成对“伙伴老师”和“伙伴学生”的指定。同时,这种指定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环境全部听之任之,而是要对选定的“伙伴老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包括学习态度、辅导方法和辅导心理等。当然,“伙伴关系”从建立到最终落实,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控,才能让“伙伴关系”真正作为一种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辅助课堂效果的教学策略而存在。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所谓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指伙伴之间要明确交给对方什么内容,什么时候教。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教学时,讲述到任何一个关键点都有可能引发部分学生听讲的障碍,倘若这部分障碍不能够及时清除掉,便会引发障碍的延续,从而出现“学困”。比如在进行上机操作时,当学生连最基本的软硬件都无从区分时,那么接下来学习所面临的困惑可想而知。所以“伙伴关系”实施的第一个要点,就在于“伙伴教师”要善于观察自己的伙伴,及时帮助其排除听讲的障碍。举例来说,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到“文件夹的使用和建立”时,部分学生出现掌握障碍时,这些学生的学习伙伴就需要给予其帮助,帮助的方式可以选择将教师讲述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复述,也可以将其转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通俗语言进行转述,总而言之,以促进伙伴掌握知识为根本目的。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

建立“伙伴关系”之后,对于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班级整体的教学目标为重要指向。严格意义来说,班级整体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身在“伙伴关系”中的“伙伴教师”和其他普通学生都要明确这两种目标,并基于此制定适于自身的学习目标,限定学习程度,明确努力方向。比如“伙伴教师”可以帮助自己的“伙伴”通过一个个小而细致目标的实现,从而改善其原本落后的学习状态,改变其原本对信息技术并不“感冒”的学习态度,端正其學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进而跟上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实现更为全面的学习目标;比如当教师为班级的所有学生所制定的共同教学目标是完成对Excel数据筛选的学习时,“伙伴教师”则可以将其解构为数据填充的学习、数据排列的学习、数据手动筛选的学习和数据自动筛选的学习等小目标。

(三)实施总结与反馈

“伙伴教师”的存在,无形之中也成为教师的另外一双眼睛。真正的教师通过与其的对话和交流,通过从其展开“伙伴教学”中所获得的种种检验与反馈来进行分析,进而获取更多对“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所面临的困境和知识障碍”的认知,从而在双方的共同协作和配合下,分析其原因,找出破解对策。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伙伴”进行有力调整和契合性更高的组合,比如对于突然面临成绩波动的“伙伴老师”,通过为其安排旗鼓相当的“伙伴”来促进其找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和改善不足。

三、结论

总结全文不难发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建立“伙伴关系”,不仅有助于缓解教师自身的压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帮助,对于这样一门极需要动手和实践意识的学科来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从能够执行辅导任务的学生视角来说,这种教学策略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为当此类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我学习和帮助他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其自身就有可能陷入失衡的学习状态中。因此,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人员而言,“伙伴”关系的建立有利、有弊,具体该如何应用,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特点,有所选择,才能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宣城市宣州区向阳中心小学 安徽】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伙伴障碍
伙伴
新伙伴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我的好伙伴“苍苍”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跨越障碍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专利条款研究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透明度规则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