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做思融合能力

2018-03-28 10:57陈长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青蛙科学融合

陈长华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与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做思融合能力的提升,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宗旨。

一、优化课前实验器材准备,为做思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组成,而每个活动都必须要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之前,不仅教师要准备好,而且学生也应准备好。教师应充分构思每一节实验课的总体思路,亲自动手熟悉每节课的实验程序,找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每个单元上课之前:事先让孩子们列出本单元比较完整的一张实验器材清单,让每个小组商量着准备材料,孩子们可能提供的实验材料,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为此,在每节实验课之前,再让每个小组商量着做好本节课的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实验材料,老师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欠缺的材料。

二、优化演示实验的操作引领,树立做思融合的科学意识

演示试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提供观察、认识自然现象,探究自然规律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演示活动。它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直观的感性知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应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1.要让学生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

小学科学教材里面安排的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在上课前要认真考虑好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课前要试做实验,确保实验操作正确性及效果科学性

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与教师课前是否认真试做有直接关系,有的认为已经有把握了,试不试做无关紧要了。但真正到了课堂上,不是因为大意而操作不当,就是因为仪器的清洁、干燥,试剂的纯度、浓度,装置的气密性,管路不通畅或其他事先没有估计到的偶然因素造成实验失败,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坚持课前试做,能把导致实验失败的各种因素都在课前解决,对可能的偶然因素充分估计,并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确保演示成功。

3.课堂演示实验要有示范性与引领性

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示范性,是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因此,每一次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演示时一定要做到装置正确,操作规范熟练,有条不紊,速度适中,现象明显,结果准确。教学中老师的演示实验从最基本的开始,每一个细节都应十分注意演示的规范,从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优化实验操作过程,体验做思融合的优越性

亲身经历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的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实验的机会,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做思融合能力,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1.在科学探究中,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教师的期望不能太高,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就行了。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使实验结果更加有说服力。

2.在探究实验中,学会做与思巧妙融合

观察是发现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学会观察,不只是看清事物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事物众多的属性中把本质的东西找出来。这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加以锻炼。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专心探究,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和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各种实验、探究、推测,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玩”得开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用多种方式表述,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及想象力充分地调动起来。

四、优化实验自然资源素材,让做思融合生活化

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应突破由仪器、设备等带来的问题和不便,利用本身的自然、地理优势,开发和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开展科学实验。科学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从生活中收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以此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而且成本低的“就地取材”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做到智慧不低,教育价值不低,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五年级科学教师许林老师正在和学生一起进行“青蛙”课堂教学实验探讨活动。许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青蛙的特点及其生活环境,事先发动学生到田野、树林和菜园收集青蛙,并让学生想办法把青蛙活着带到教室,课堂上进行探讨活动。他把学生收集的青蛙放到各小组进行观察和探讨,再点名收集青蛙的学生介绍是在哪里捉到青蛙的,然后让各组学生观察青蛙的颜色与发现的地点有没有关系,借机探讨青蛙的保护色,最后让学生观察青蛙的构造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谈体会,总结收获。许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五、优化实验中多媒体的运用,促进学生做思融合能力提升

多媒体投影仪是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时,要现场解剖一朵桃花,解剖子房时,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操作,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操作帮助很大,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材料损耗。

当然,影响学生做思融合能力提升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教师的精当的评价、学生及时的自我反思、设计合理的教學方案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调整。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做思融合能力提升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广,本人上述的几点只不过是泛泛而谈,旨在抛砖引玉而已。在新课改下科学教师要既做教书匠,又做思想者,且行且思,且思且改,充分挖掘科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性,积极探索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做思融合能力提升。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青蛙科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