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兴趣的激发

2018-03-28 10:57徐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材料

徐春

小学科学的学习水平的提高,在于教师注重学生的兴趣,主要从日常科学课堂教学中来抓。在科学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探究材料,组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从生活中真实问题着手,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等来激发兴趣,最后进行有效的评价来认定学生的探究成果,促进探究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兴趣的问题,只有学生有兴趣进行科学学习,教学合一,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轻松。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中也提到:“人们凡是从事与自己兴趣一致的活动便感到轻松和愉快,凡是从事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的活动会感到厌烦和劳累。”他同时指出,“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如此良性循环:因能力而导致兴趣,因兴趣而导致满足和能力提高。”我们科学教学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兴趣和能力不是毫无关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我就科学教学探讨一下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借助探究材料的准备,提起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一个理想的科学探究设计,首先要考虑实验探究材料的准备。学生一进入实验室,看到材料的布置就立即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科学素养。比如,在科学教室的前方一角,设置一个“科学探究材料角”。例如,执教《下沉的物体有浮力吗》一课,大量地利用了“科学探究材料角”的材料,教师准备了小石块、回形针、橡皮、钥匙、小刀、硬币等不同材质的材料,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景,运用大量材料进行实验的方式,感知到所有的物体多受到浮力。我们用大量材料激发了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探究材料角”功不可没,实验探究才能水到渠成。

科学实验室如果空间足够,还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探究交流角”,我们可以给学生自带实验器材安个家,比如生态瓶养小鱼等,让学生方便观察研究。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充分利用这个“科学探究交流角”,讓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有一个科学交流的场地,就像英语角一般,可以让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分释放。此外,我们还可以陈列出学生课堂实验制作的作品等,供学生欣赏、交流。平时,可以对这些陈列品定期整理、清洗、分类、更换,学生的实验制作让学生对科学增加兴趣。也可以把这个“科学探究交流角”做成生物角,种植一些植物提供给学生探究植物生长,有条件的话,可以饲养一些小动物,如结合科学教材养金鱼、养蚕等等。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我们的科学教学,不应该满足于课堂探究,更应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的室外探究或课外探究。如三年级的观察大树,六年级的调查校园植物及动物,六年级的到水厂探究污水的处理等。对于此类形式的活动,对教师的组织、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要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科学探究效果。但是,室外探究、课外探究,是课堂内科学探究的一种补充,也是一种社会化科学探究的延伸学习,才是我们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的学以致用。

三、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陶行知在书中说:“一方面利用天然界,一方面谋共同幸福。”其实,告诉我们要把生活和学习结合,如此才能有兴趣地学习,最终获得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幸福。陶行知还说:“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这个其实就是我们科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例如,在《轮轴的秘密》这一课中,学生将探索一种简单机械——轮轴。从生活中的球形门把手引入课题,学生主动推测了它的作用。是不是可以省力呢?当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使之保持平衡时,学生会意识到轮比较省力。活泼而有序的课堂,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学生的科学兴趣从生活实例中被激发。

科学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对学生的探究内容和数量不应该过于进行硬性的规定,教师应该提供充分的探究内容、探究时间,这时,尤其要掌控时间的灵活性。这样,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首先,要进行课前的合理分组,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性别、智力、家庭等因素,把每个小组的组合尽可能达到一个比较相近的平均水平,不要出现过于优势的小组和过于劣势的小组。这样,就让探究水平接近,不会出现有的探究小组特别快地完成预期目标,有的探究小组到下课也无法完成这样尴尬的情况。

其次,科学探究中,问题的价值很重要,也就是提出探究问题的有效性。我们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探究,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并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探究。于是,不会因为选择问题不当而产生无意义的探究或者甚至无法探究的局面。这时,我们教学时就要有效引导,教师及时关注每个探究小组讨论、探究的进程、内容,帮助他们甄别有效问题、无效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提醒会让学生在产生偏差的时候导入正确的探究思路,而不是误入歧途,导致学生探究无话可说、无法入手的情况发生,最终导致因为无效问题丧失科学学习兴趣。

最后,探究的过程及结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及时评价。学生探究的结果,总是希望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和肯定。积极的、及时的评价,会刺激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自信,他们会把这种兴趣延伸到以后的科学学习之中,而且会表现得更为出众。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材料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最美材料人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