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运用修辞方法

2018-03-28 10:57田茂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修辞格表达能力作文

田茂梅

修辞是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写作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中的修辞应用技巧,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弊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水平及修辞手法的应用技巧。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国家的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的作文写作应该是彰显一个人的文笔与才华的有效渠道,倘若一个小孩子的作文写得非常优美生动,那么我们就会说他的文学素养非常有天赋,然而这里面的天赋又通常是和我们小学语文课里面的后天教学分不开的。下面我们进行逐一讨论。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弊端

时下的小学语文课上的作文教学,通常被教师们看作是对语文综合素养的全方位体现,它要求孩子们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上升到一个段、篇、章的阶段性成长过程。由简单的词汇组成句子,再由一些优美的句子来共同组成一个段落,它们运用含蓄而又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一个主要的中心思想。接着由这些各个不同的但是相互统一的段落来编织在一起,组成一篇可以称之为书面作文的形式。总体来讲,这是一个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技巧与大量丰富的词汇来共同支持起的一个书面表达形式的文章。它们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初级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水平的有效策略

通常来说,想要在小学阶段进行科学而又有效的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我们的孩子们博览群书,只有在知识与词汇量的不断积累中,我们的脑海中才会培养起适合中文思考方式的逻辑能力,他们在看书时,要注重观察人家的句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别人的风格不断地影响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不同名家的文章进行精读与学习,使得孩子们的眼界和视野得到扩大与丰盈,这样,在他们平日的语文课堂上,就再也不怕老师为他们布置的各类作文题目了。

另外一点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充分运用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效地武装与装饰孩子们稚嫩的写作文风,让他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可以充分地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汉语作为我们的炎黄子孙的第一语言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它们是充满韵味与玄妙的,就在我们的指尖不停地流转着,仿佛一位从远古走来的仙子,是那样的纤尘不染与不食人间烟火。曼妙多姿的身躯像是在述说着语文的华丽辞藻与千回百转。名人佳作都经得起岁月的考量与积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也纷纷在这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中变得更加珍贵与伟大。

三、小学语文作文修辞格的合理应用

下面就小学阶段的作文如何通过修辞格的润饰,来彰显它们的优美。通常来说,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等。但是在比喻的范畴里面,又有一些称之为“博喻”的现象,它们也可以是许多事物同时在进行着比喻的修辞,这样的情况通常比较少见,因为它属于本体与喻体的众多项同时存在着。还有叫作“通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表示人们在感觉器官中的一些感受,可以非常形象地给人们呈现出来。它们不同于比喻的是,一个句子中并没有本体与喻体之分,然而,本体与喻体都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时,这样的感受与修辞手法就称之为“通感”。它也是相对于前面一些修辞手法中较为高级的修辞格。最早的一个句子里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句式来任意变换主、谓、宾的表达顺序,这种情况可以有“反问”与“设问”的不同问句。当一个句子中的分句非常之多,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并列存在着的,这就是“排比”修辞手法。最后是“对偶”修辞手法的出现,它是在古代的先哲进行古诗的创作之时产生的,现代的人们每逢过年的时候需要写对联,那里的学问也多多少少都藏着“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这样各个领域与时代的不同运用,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文学与语文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怎样在祖国的热土上好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在众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们的有力支持下,努力提高孩子们语文方面的知识素养,让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当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有了基础,如何运用我们小学语文作文中的修辞格愉快而丰富地去创作文章,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说起近年来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与发展,更是众多的教师朋友需要去潜心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语文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孩子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齐飞,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就如何开展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上升到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神圣使命的高度了。就如何科学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我们的作文服务,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技巧与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们任重而道遠。

【作者单位:重庆涪陵区实验小学校 重庆】

猜你喜欢
修辞格表达能力作文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探析*——以汉语仿拟修辞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