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化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018-03-28 10:57张晓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张晓芳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培养实践意识

实施数学生活教育,教学内容就是要面对生活教育,教学内容就是要面对生活实践。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立足于实际需要去寻求知识,从而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比如,我在教学“我们身体上的尺”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最近,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并学会用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这一切,实际上是用“一拃”“一步”“一庹”“一脚”来估算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估算的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明白,测量出了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有多长,以后就可以运用它们来估算生活中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众所周知,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欲望就越高。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使其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去学习,有意识地去实践。

二、日常生活“数学化”,强化实践技能

实施数学生活教育,着眼于学以致用,而不在于人人都要考出优秀的成绩。实施数学生活教育,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教材,把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素材选取出来,把“活”知识教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时,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照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期末考试的合格率、优秀率、全校学生的出勤率、树木成活率等等,并深入社会询问这些百分率是怎样用的。上课了,学生拿着调查结果享受着自己的调查乐趣,一张张小脸喜滋滋的。此时,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如果你是一个林场的林业调查员,调查林场种树的成活情况,你怎样调查?如果想购进一批新种树苗,但不知这种树苗的成活情况怎么办?”教师把主动探究的内容抛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积极探究、实验。在这个模拟生活中,学生了解的是社会,深入的是生活实践,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明显提高,求百分率这个知识重点,在学生头脑中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又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课时,我设计了很有生活情趣的超市,给全班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购物环境。货架上摆满了学生自己带来的各类商品,商品分类上架,每一部门的“小经理”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的商品和最近搞的促销活动,然后学生进入模拟购物环节,整个购物过程热烈而有气氛,就在学生货币交换的过程中,计算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整堂课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的计算技能得到训练,同时真正体验了生活,明白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应用题训练“生活化”,体验实践应用

实踐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施数学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蒜叶的生长”实践活动课中,事先让学生选择一些饱满的蒜瓣,分别种在三个盆里,其中一盆放水,两盆放土。将种在土壤里的两盆蒜瓣分别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让学生观察根须、蒜叶的生长,按时观察、认真测量,并做好记录。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如放在阳光底下的植物要比见不到阳光的植物生长得快一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在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些遐想,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生活中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