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2018-03-28 10:57兰秋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船长小学生情境

兰秋霞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最现实、最活跃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冲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像、声音、片段,或展示实物,或演示操作,或即兴表演,刺激人体各种感官,把学生引入一个全新、奇特、美妙的境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当老师所讲内容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时,往往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如学习《威尼斯小艇》一课,老师播放课件,把威尼斯“401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横跨在117条河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的画面带给学生,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对威尼斯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而然,学生对学习课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学习,激发兴趣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

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都会产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不仅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同学之间还能相互弥补、借鉴,相互诱导、启发,思维交错碰撞后,独到见解或奇思妙想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我曾经提出:“船长用枪逼着逃生的人停下来,可以吗?这是最佳选择吗?”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入情入境,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要想镇住抢着逃生的男人可以鸣枪吓唬他们;有的说船长本意是救人,用枪威胁抢着逃生的男人有悖初衷;有的说船长可以给忙着逃生的男人讲道理,让孩子、妇女先下船;有的说当时情况紧急,嘈杂混乱,谁能把话说明白?用枪逼着逃生的男人是最好的办法;有的说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船长耐心解释,用枪逼着逃生的男人是最英明的选择……几分钟的探究,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不仅真正走进了文本,而且對文本的主题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

三、精彩语言,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更是如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传情达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善于驾驭课堂语言,或生动形象,或言简意赅,或妙语连珠,或诙谐幽默,无不给学生带来听觉刺激。即使是比较通俗的课堂语言,如果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或加重语气,或拖长声音,或变换腔调,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哪怕只有动作、表情的肢体语言,也能“此时无声胜有声”,产生理想的效果。一位教师应邀为某师范学校毕业生上观摩课,用的是附小的学生。由于时间紧迫,课前无法和学生交流,这位老师一上讲台便来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是师范学校的小学生,坐在后面的是师范学校的大学生,我是师范学校的老学生。今天,咱们小、大、老三代学生济济一堂,共同学习一篇课文,你们高兴不高兴?”小学生喜形于色,异口同声地回答:“高兴!”老教师诙谐的语言,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师生间的陌生感,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观摩课大获成功。

四、竞争比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开展竞争比赛,能给人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我曾不止一次地做过对比实验,无论是听写生字,还是背诵课文,如果按部就班地提出要求,哪怕你再三强调,可总有学生做不到。一旦进行带有竞争性的比赛,给小组计分,或奖励小红花,学生无一例外都能完成,并且用时少、效率高。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有了欲望,产生了兴趣。学习《五彩池》后,按照课后要求让学生背诵第二、第四自然段。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全都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而还有一部分学生背诵了全文。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始,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师一个永恒的话题。广大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愉快的情境中,悄然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作者单位:曹县孙老家镇姚庄寨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船长小学生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出发吧,船长
护患情境会话
当船长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船长,我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