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 融入 参与

2018-03-28 10:57奚美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真情交流文本

奚美娥

“学讲课堂”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编剧”加“导演”的身份,让学生在既定的目標指引下,发散思维,全身心进入文本、自悟自得。这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不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真人秀”吗?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真”,即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人”,指处于学习主体地位的学生;“秀”,表现在边学边讲,“学进去”“讲出来”。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秀”出自己的风采,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呢?

一、走进课堂

人人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用心参与课堂教学,而是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怎样才能让学生自愿参与课堂呢?这就要发挥“师者”的魅力,以真情去了解学生,感化他们。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看懂每一位学生,才会欣赏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在研究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研究每一位学生,随时关注他们的行为及心理变化。用爱心、真情去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及成就感。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找到自我价值,从而愿意参与进来。我班有一个内向同时有点自卑的女孩,小组学习中总是不敢表现自己,但是她能很专心地听取每一位同学的发言,虽然接受能力不太好,但明显看出她用心了。于是我找机会接近她,经过几次交流,我感觉到她非常想为小组服务,因为她的专心和一手较好的字体,为了能让她自信,我让她做小组记录员,几次成功,她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渐渐变得敢说了,也好像不那么胆怯了。

付出我们的真情,善待我们的每一位孩子,我们会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让每一位学生融入课堂,敢于发言并愿意交流,享受自我成长的快乐!

二、融入学习

规则和方法是深入学习的根本。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小宇宙”,笔者认为,这种学习模式下更需要老师深入了解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时刻准备着为学生思维碰撞下的深度交流提供良好的指导。可能每位老师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交流”时学生们围成一圈,表面看来讨论过程相当激烈,可当汇报时,完全是个人的观点,或者“个别”代表了“全部”。为了避免这种肤浅学习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确立任务、明确地位。这是合作的关键要素,也是高效合作的必要条件。成立小组之初,我根据学生的特长明确职责、明确分工。能力较强的担任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调控;态度认真的担任计时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负责总结归纳……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先要讲清要求并交代目标是什么,每个学生要做什么,这样就能保证小组全员参与,有针对性地学习,学生在汇报时也就有话说,有事做。

其次,教师助力,有效点拨。不是学生“合作”就不需要老师“插手”,虽然“合作”是学习的主要形式,但也是我们教师组织教学的一种形式,我们老师仍有“解惑”的责任。教师的恰当参与和指导是高效学习、深度合作的关键。学生在讨论交流时,老师走下讲台,观察每一组的表现,并适当介入,同时针对合作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该出手时就出手”,做一个称职的“旁观者”,让学生们的交流告别“华而不实”,在老师正确的指引下交流得更有效。

三、学会合作

一位老师不仅要有对学生的满腔真情,能在恰当的时机给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做一个“明白人”,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些时候不要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首先,独立思考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前奏。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在合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对别人的观点分析思考,这样的合作才更有实效。因此,我们老师要保障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分享学习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同学的相互学习中不断巩固、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其次,恰当时机是合作实效的条件。只有抓住合作时机,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在疑难处合作。如《黄鹤楼送别》一文教学中,老师问道:“李白的这杯酒包含着什么呢?”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及一些课外相关知识,答案也比较宽泛,这时合作既能看出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还能了解到学生课前是否做足了功课,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二是在留白处合作。课文的留白处,既能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还能激发学生想象并引发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多方素养。我们的课文有许多留白处,抓住这些点,让学生合作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过程更是学生相互点拨、启发、学习的过程。

三是在争执中合作。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决定了对文本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九色鹿》学完课文,我问:“假如时间可以倒流,如果你是九色鹿,还会去救调达吗?”学生分为两派:一是不会救他,因为他背信弃义;二仍会救他,因为善良是九色鹿的本性。这时根据意见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合作,进行辩论,这种合作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文本和作者用意,并在讨论中懂得人间的“真善美”。

再者,充分的时间是合作的必要。文本中许多合作的点,我们在教学时不要平均用力,教学中要分清主次,在必要时合作,并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就有发现问题的机会,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用真情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吸引人人参与进来;用智慧指导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用思想影响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成长。全员参与、自愿探索、主动交流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让学生借助课堂这座舞台上演一场精彩的“真人秀”,“秀”出智慧和成长!

【作者单位:丰县赵庄镇中心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真情交流文本
我用真情守护你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以心换心见真情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真情扶贫见实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