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8-03-28 10:57张爱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梯形课前预习内容

张爱明

小学是人生学习打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其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课前预习,就是自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学生课前预习

一、为什么要预习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教材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能提高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1.动手翻,联系旧知识

通读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概念,有哪些定理、公式,对概念的预习要求会叙述,会判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例如,教学《小数乘法》,在讲课前要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法则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时有学生回忆不起来,就要让他们找来旧课本复习。

2.动手做,做好记录表

预习时要求学生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动手画一画,对一些文字可以勾勾画画,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比如教师设计了一张预习表格:

每节预习之前,发给学生。预习记录表要求学生写下本节已懂和不懂的内容,但不要写得太复杂,其中感到有疑问的内容应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边读边记。

3.动脑想,培养问题意识

“想一想”“想想”,这是在课堂上教师经常对学生说的,也是教材上常规的一种课后作业内容。在预习时要强调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想想的习惯。要学生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同时设计一张质疑表格,让学生把所有的疑问都体现在质疑表上,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机解决。有时,学生通过预习产生的疑问,非常有价值,正是教师在备课过程期望产生的“亮点”。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可钟表上只有12小时呢?”我们教师本来还对怎样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而苦恼,学生在预习时已经自然而然地思考到了,这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同学之间用自己的方式互帮互助,问题也就解决了。

教师课前预习

数学老师的任务不应只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应指导学生如何去学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步骤。这就要教师在二次备课上下功夫,二次备课就是教师的课前预习。

一、二次备课的意义

有时,在具体执教的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精彩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却显得很生涩,教师感觉“下不去”。通过“二次备课”,对学生的预习记录表和质疑表,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学生对新知有了怎样的认识,思维已经达到怎样的水平,学生还有什么问题。

设想如果有的内容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而教师还在详细讲解,即使再精彩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来;而如果有个别问题学生存在理解的盲区,但是我们教师没有抓住,教学时一带而过,那学生怎能学好?

二、二次备课的策略

1.表扬法,评价机制同步进行

建立评价机制,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开始尝试预习时,教师把完整地、认真地、字迹工整地填写预习表的学生重重表扬,并把他们的预习表向全班同学展示;然后介绍对预习表上的问题解决比较透彻的同学提出表扬,把这些学生的思考答案向全班介绍;最后对质疑表中提出的问题要指出是哪位同学,具体分析这些同学的质疑为什么好?有怎样的研究价值等?这样长期坚持对预习优良的学生提出表扬,不断展示优秀的预习材料,树立榜样,预习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2.找碴法,在学生出错处进行“二次备课”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误正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错误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利用错误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进行计算的教学时,从班级中找出几个代表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先让这些学生把要计算的过程完整演示一遍。然后关注学生的错误地方,就是后面新授课中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教学的重难点。

3.调整法,探索和创新教法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甚至已经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那么教师的教法和教学内容上有什么地方值得关注,怎样去吸引学生呢?只有新的方法和内容,才能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预习正方体展开图一课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把教材中的几种正方体展开图都了解了。如果课堂中教师还仅限于讲解这些内容,是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的。正方体的展开图还有哪些情况,教材中没有列举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补充,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

4.补充法,备练习设计

練习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而且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补充。设计有层次性、多样性、有深度的习题。

例如,在预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知道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而得到的。在质疑时,有学生就提出能不能用一个梯形推导,也有学生质疑能不能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如三角形。于是在练习设计中,就让学生利用一个梯形剪一剪,尝试转化成三角形,并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也能归结到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面。

如果说预习是一门技术,那么备课就是一门艺术。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在进行二次备课时,能结合具体学生预习的情况潜心钻研,精心设计,不断积淀自己的教育机智,挑战传统,大胆创新,超越自己,日积月累,教学中就会自然而然地透出自己的个性,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梯形课前预习内容
玩转梯形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梯形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