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几何图形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03-28 10:57崔宇彤刘东芝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图形核心素养

崔宇彤 刘东芝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时期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底蕴、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等。几何图形对于初步接触的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对此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物或者模型直观感受图形,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同时要促进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每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近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有很多,不同学者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不同的想法和定义。王子兴认为:数学素养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同时,康世刚教授和宋乃庆教授指出:数学素养指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活动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并在真实情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特征。从目标、性质、内容等不同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它就会有不同的内涵,数学素养不只是单指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领域,它与其他各知识也有联系,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改进。

二、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可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

(一)通过图形与几何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它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小学一年级学生就简单接触到了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位置,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观察,认识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不同位置的表象,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趣的活动,领会图形与几何的不同意义,通过图形与几何教学,教师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物体的形状、位置等,不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不仅对学生在今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有益,同时对日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等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经验和直觉,从而归纳或类比或推断出结果,在教授正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长方形面积)探究推理出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利于学生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同时也贯穿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益匪浅。数学模型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教师在讲授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时,引用实物或模型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应用。

三、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一)整体把握教材,深入剖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即将给学生讲授几何图形知识之前,不能仅仅只是专研某一册书的几何图形部分的知识,而要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之前,教师定要弄清楚整个小学阶段乃至初中高中相关的几何图形的知识,明确每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做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如认识图形、观察物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运算等,让学生在头脑里对相关的几何图形知识进行联结,有助于日后在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知识时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掌握几何图形知识不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以及在学习探究几何图形知识的过程中感悟的数学思想和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空间观念,提升数学素养。

(二)“拼图串联”教学,在构建中逐步培养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科目,对于刚接触抽象符号和几何图形的小学生而言是很困难的,“拼图串联”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某种知识后,应该“趁热打铁”在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基础上,将相关的浅显的知识启发式地传授给学生,这样日后学生在学到曾经新增给学生的相关知识时,会在脑海里检索到一些相关的内容,以便知识的习得,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将所习得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一个清晰完整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并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时,学生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将一年级下册将要学到的“认识图形二”的浅显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其记忆中形成一个印象,这样学生在后期学到这部分的相关内容时,会更好理解,在小学学习阶段结束前将图形与几何的所有知识串联起来,汇成目录,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记忆是逐渐遗忘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那么半年前学的知识可能到下学期再遇到的时候,需要教师再重新帮学生复习讲解,这样岂不是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在学到某部分知识时将日后即将学习的知识也浅显的提及,那么学生在未来学习这部分所谓的新知识时就会在脑海里检索到相应的知识。此过程需要教师对整个小学乃至中学高中的数学均做到条理清晰,框架明确,以便将知识很好的串接起来。小学阶段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说較多,每天至少会涉及一课时的数学基础课,这样教师增加日后将要学习的部分知识是绰绰有余的,丰富学生眼界的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拼图串联”教学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新课,增强学生的思考力,教授学生某一部分的知识不是最终目标,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能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促进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终身受益匪浅。

(三)显性学习基础上重视隐性学习,培养数学素养

学生的学习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显性学习是普遍存在的,它更倾向于学生当下的发展,例如教师教授完某部分知识后学生是否及时掌握,在一阶段学习之后的测试学生是否能及格等,显性学习主要体现了“快不快”的效果。隐性学习的培养更重要更根本,它更多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学生当下学习了某一部分知识,可能不能立即看出它的作用,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却是非常受益的,对于隐性学习它主要体现了“远不远”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显性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再通过隐性学习潜移默化的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通过实际操作,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体现核心素养

通过教育的不断反思和改革,我们的课堂变得活跃了,但是有些教育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的课堂重视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但是有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却偏离了本节课的主题,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操作一些偏离本课的活动,虽然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来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但是却浪费了教学的时间。在教授几何图形知识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逐步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思想,培养和落实数学素养。

(五)在数学思考与探究过程中,挖掘核心素养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应体现在每一节数学课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同时其他学生能够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回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能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模型思想等,让学生在头脑中保持清晰的表象,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既要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实际操作、验证等,同时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独立思考、回顾之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在头脑建立联结、实践探索收获经验等挖掘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是基础学习阶段应该尤为重视。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具体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反思与探究,逐步提高,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教师在教授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宁】

猜你喜欢
图形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