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感”与生活实践相融共生

2018-03-28 10:57陈建和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数数感操场

陈建和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十大核心素养,其中“数感”被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能够真正把数感教学放在数学教学重要位置的教师不多。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就成为被小学数学教学遗忘的角落。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来培养数感。

一、踏入社会寻材料 丰富数感

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精确计算出来,那么他们的数感也就形成了。其实不然,学生的数感并不是通过计算就能够获取的,它应该是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场景中,让学生对数进行感受,从而获取并丰富自己对数的感受力。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时,我们就要带着学生踏入社会,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寻找一些材料,让学生感受这些数字,以丰富学生的数感。

如:《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一些数据,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小数,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材中出现的情境图是呈现文具店里文具的价格。(见下图)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这些

小数都表示什么意思,2.50中的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0来占位。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小数。再让学生交流一下,为什么有的小数末尾要加上0,而有的小数末尾不需要加上0。这样,就把抽象的小数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给联系起来,并能够在生活中抽象出小数来,让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丰富了他们的数感表象。

二、放开手脚促操作 探究数感

动手实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亲自动手了,才能对知识有所汲取,才能主动去内化这些数学知识。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更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一下,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探究出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也一样,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去说、去議,去做,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才能让学生的数感真正建立起来。

比如,学生在解答填单位这一类数学问题时,往往会填错单位,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建立起这些单位的表象。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如果我们只是以告诉的方式来让学生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学生虽然记住了这一换算方法,但是脑海中却没有形成1公顷与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的概念。那么,学生在填写单位时,也许就会填写错误。因为平时学生接触最大的面积往往是以平方米或者平方分米作单位的,对于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许多学生也许通过直观想象不容易想象出它到底有多大,我们只能够让学生借助一些常用的单位来感受一下这两个面积单位了。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用长度为10米的绳子来量一下操场,算一算操场的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把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面积化成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因为学生在量操场时,已经量出了操场的长是100米,而宽却比100米少。这样,让学生把操场的面积与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进行比较,学生就可以迅速建立起数感来,在脑海中形成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这一概念。那么,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他们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三、立足生活乐运用 形成数感

在学生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在学生掌握某一项数学知识与技能时,我们就要让学生走入社会去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学好数学的作用,才能有动力去努力学习数学,才能更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一样,我们不能光在课堂上唱高调,也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练习数感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数感。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时,由于这些大数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所以不能够自主地形成数感。我们可以开展一次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这些大数。这样,学生在观察、搜集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不同大数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才能在搜集过程中不断比较这些大数,去挖掘这些大数背后的东西,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大数,而学生对这些大数的理解才能更深刻,更丰富,才能真正形成数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用数学语言可以描绘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这远远比我们在课堂上单一、枯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四、估算训练搭桥梁 发展数感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估算的教学,要让数学教学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而估算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桥梁,学生的估算能力提升了,他们对数的感觉能力也就会随之提升。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安排几道估算题让学生估算,从而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个例题,(见下图)学生在计算时,

也许会把被除数末尾的0往下移,但是商上面可能会忘记把0往上移了。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估算一下,900÷30=30,所以940÷31的商一定是两位数,而不可能是一位数,学生就会记住这个0还要向上移。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了检查的习惯,还让学生的数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体验才能获取。我们教师也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融共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

【作者单位:诏安县实验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大数数感操场
巧记“大数的认识”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我们的操场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下课了
超级英雄教你大数的认识
生活中的大数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