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2018-03-28 10:57刘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詹天佑读后感爱国

刘俊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独立吸收知识,今后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自学能力就小学的阅读教学来说,主要是指独立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培养起来,是各年段的共同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独立思考能力训练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读书方法,学会读书。”在平日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小班的孩子自学能力培养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教学《詹天佑》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学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尝试性自学

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我在班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具体做法是,对单元中的重点课文的教学,教师首先用布置自学提纲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凭借自己现实的理解能力,“运用心力”进行尝试性的学习实践。

这里布置好自学题是个关键。自学题目要体现教学的目的要求、课文的特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题目要构成系列,要有新意,以便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自学题分为常规题和思考题。常规题包括: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理清课文思路,编写段落提纲;提出疑难,写读后感;等。思考题主要是围绕课文的具体内容和重点提出。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题:1.讀了本文,你头脑中出现了哪几个画面?2.本文分段的依据是什么?3.根据课文中相应的文字做一个火车沿“人”字形线路运行的模拟实验。4.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依据这些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专心研读。此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自己研读。

在此过程中,学生动口、动眼、动脑,更重要的是要他动手:动手查字典,动手写内容要点,动手做批注,动手写读后感……动手是非常切实的阅读理解活动。伴随着动手的过程,思维积极活动,理解不断加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写读后感是个很好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和独立思考。

二、教学时选准突破口,深化学生理解

尝试性的自学是对课文进行整体性的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选好突破口,抓住学生理解有困难、理解不正确,或理解不深入而又是牵连全局的问题,设计几个有思考价值的讨论题组织讨论,以便突破原先的认识平面,使理解深化一步。

《詹天佑》一文,在自学阶段,学生对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理解不一致。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关乎着对全文的理解,因此必须讨论。讨论之前,教师又引导学生把“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认真抠了一下。这句话中关键词是“杰出”和“爱国”。从整个句子看,“爱国”是修饰着“工程师”,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杰出”又修饰着“爱国工程师”,也就是说,在具有爱国精神的许许多多工程师中,詹天佑是超群的、出众的、不同一般的人物。“那么,读读全文,我们到底怎么理解他的‘杰出呢?”教师直接提出了这个讨论题,问题明确,有鼓动性。问题抛出后,有少数学生举手,教师没有忙于让学生回答,留出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

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对提出的问题又进行了启发性的重复:“他的杰出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启发性的重复,进一步强化了心理矛盾,彻底打破了心理平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最积极的状态,学生闭塞的思路逐步打开。随着思路的通畅,认识的发展,学生的表达欲望也随之增强,举手的人也越来越多。教师表扬了学生的理解,学生因自己获得了新的认识并得到表达感到无限愉快,课堂气氛和谐,情绪高昂,局部的讨论深入,加深了对课文整体的理解、认识。

三、总结时整理归纳,调整学生认识

在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深入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对前面各部分的学习进行整理归纳,以便调整认识,使理解上升一步。整理归纳的内容包括:对课文进行第二次圈点批注;修改补充读后感;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整理自学题目的答案;等。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扼要地进行讲评,并进行小结。

这样,就整个理解过程来看,经历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前一个整体是轮廓性的外部描述的感性认识,后一个整体是在领会各部分内涵、把握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基础上的、带有概括性的理性认识,认识深化了,上升了,前进了。

四、拓展练习,深化学生认识

教师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理解上,阅读教学很重视把课内获得的基本功训练向课外拓展,与课外阅读相沟通,与社会生活相沟通,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沟通,从理解走向运用,这就使得阅读理解不仅呈现开放性,同时也在运用过程中接受实践检验,得到深化。

课外拓展是多层次的。学了《詹天佑》一文,学生认识到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所遇到的困难与压力,正是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大环境的一个缩影,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及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结合“南海事件”和“钓鱼岛事件”组织交流,鞭策学生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深化爱国主义情感。思想得到熏陶的同时,学生也领悟到“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请学生找几篇描写人物的文章来读读,加深印象,然后完成一篇写人的习作,这就把在阅读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运用于分析其他文章,观察分析社会生活,学以致用。这种课外扩展,既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又使原先的理解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得以深化。不仅沟通了课内课外,而且使理解——认识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程。

一本语文教材,不可能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学,也没有必要。抓住一组教材中的重点课文,扎扎实实地上好一篇,使之确有收获,进一步带动一组,每教一篇就使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登上一个台阶。

学生的阅读理解实践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线和基本形式,体现了实践活动和认识发展的统一。我们平时在组织阅读教学时,须把学生置于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出发。

【作者单位: 南京栖霞中心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詹天佑读后感爱国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