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扦植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

2018-03-28 10:40唐雪珍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田间试验超级稻产量

唐雪珍

摘 要 灌阳县是超级稻超高产攻关项目的协作攻关县之一,在2014年取得了14.2 t·hm-2的高产。为进一步探索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各乡镇农技推广站积极参与县超级稻超高产项目试验。2015—2016年灌阳县水车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水车乡大营村开展超级稻不同插植密度田间试验,希望能为构建超高产栽培优质全体和超高产栽培插植密度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扦植密度;超级稻;产量;田间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0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灌阳县水车乡大营村进行。该试验地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优良。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3 ℃,无霜期286 d,年均日照时间1 400 h,年降雨量1 570 mm,是优良水稻种植区。近几年,灌阳县超级稻种植管理取得了辉煌成就,获得广西超级稻第一县称号,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针对不同扦植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不同插植密度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及科学高产优异的群体结构,从而指导超级稻超高产田间种植管理,最大限度提升种植产量。

1.2 供试品种

超级稻Y两优900,化肥以当地常用品牌为主。

1.3 试验设计

以插植密度为试验因素,设5个水平。处理1:每667 m2插植0.8万蔸,规格41.7 cm×20 cm;处理2:每667 m2插植1万蔸,33.3 cm×20 cm;处理3:每667 m2插植1.2万蔸,规格27.8 cm×20 cm;处理4:每667 m2插植1.2蔸,宽行窄株插植,规格(33.5+20)cm×20 cm;处理5:每667 m2插植1.4万蔸,规格23.8 cm×20 cm。

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 m2,为便于各小区能独立搁水晒田,试验田深开环田沟,重复间深开排灌沟沟沟相通,小区外设保护行。

试验田3月25日播种,4月20日移栽。主要栽培技术按照《灌阳县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规程》进行。

1.4 项目测定及调查内容

每小区定5蔸作田间观察,插后每隔7 d观察一次,记录各处理生育期,茎蘖动态,割前美小区取样3蔸,进行室内考种。收割时各小区单割单打称湿重后,取1 kg湿谷,晒干,计算折干率,干谷重和667 m2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茎蘖的影响

在统一栽培管理下,处理5于5月10日每667 m2率先达到15万苗,进入搁水晒田期,各处理按插植密度的递减顺序依次进入搁水晒田期,最迟的是处理1,于5月19日茎蘖达到15万苗/667 m2,与处理5相差9 d。不同处理都在6月4日达到茎蘖峰值,茎蘖峰值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处理1每667 m2茎蘖峰值为20.44万苗,处理5每667 m2茎蘖峰值为34.99万苗,成穗率随密度增加而有下降趋势但普遍较低,最高的处理1为61.1%,最低的处理5只有51.4%(见表1)。

2.2 不同处理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对叶片数没有影响;随着插植密度增加不同处理的株高有降低的趋势;生育期随插植密度的增加有减少趋势,处理1生育期为142 d,处理5生育期为139 d,相差3 d。差异来自营养生长期。

2.3 不同处理对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有效穗随密度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当每667 m2有效穗增加到17.04万穗时,增加幅度显著减少,而穗粒数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少。综合作用下,从表3可看出,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都与总粒数存在正相关,结实率随密度增加略有下降,千粒质量受密度影响较小,见表3。

试验各处理都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处理3每667 m2的产量最高,达到820.7 kg,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5、处理1。对试验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不同处理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处理间产量进行比较,处理3与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与处理1、处理5之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4与处理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处理5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处理2与处理1、处理5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见表4)。

3 讨论

1)在不同扦植密度的水稻群体种植中,由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不同,其相应的种植管理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提升水稻群体种植产量,应该在水稻群体种植中,按照单位面积内的水稻种植管理要求,去完善相应的扦植密度设计,保障在扦植密度的设计处理中,能够提升水稻种植产量[1-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扦植密度下,水稻群体种植中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的增加,会伴随着每穗颗粒数的变化出现改变。只是以增加有效穗产量是不能为整个稻田产量提升奠定基础的,应该按照单位面积种植水稻穗数,调整相应的种植群体及种植关系,这样才能保障在相应种植关系的调整处理中,为稻田的产量提升奠定基础[3]。

2)在不同扦植密度的种植中,单位面积内的成穗率的改变也会影响最终的产量。但是在本文试验研究中发现,单位面积内的成穗率并不高,这是因为整个试验田内的气温升高速度较快,且整个区域内的降雨较多,不能保证稻田的充足光照时间。因此,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超级稻的产量,对整个试验田的最终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并且在本试验研究中发现,由于试验田内的降雨时间较长,整个试验田的光照时间没有得到保障,影响了超级稻的抽穗时间,在后期的处理中,通过施肥控制有效地提升了整个区域内的稻田种植产量,为稻田的产量提升奠定了基础,在未来超级稻的田间种植中,应該依据此种方法进行田间种植管理,以此提升产量。

3)本试验中处理3产量最高,因此Y两优900采用1.2万蔸/667 m2的插植密度,更容易形成超高产群体,获得超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马波.氮肥、密度对寒地超级稻‘龙粳31产量的互作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12(22):123-125.

[2] 郭保卫,周兴涛,曹利强,等.钵苗类型和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22(3):90-97,103.

[3] 袁浩,侯文峰,杨俊杰,等.氮肥施用量与栽插密度对稻曲病发病程度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0):2547-2550.

[4] 王玉梅,谢小兵,陈佳娜,等.施氮量与机插密度对超级稻Y两优1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6,31(4):136-13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田间试验超级稻产量
2种性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枯草芽孢杆菌BS—8D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田间试验效果及作用机理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溧水县永阳镇小麦“3414”田间试验
2009年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