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2018-03-30 05:15潘宇峰兰俏梅
学理论·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潘宇峰 兰俏梅

摘 要: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自2015年组建少数民族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以来,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采取教育教学管理在民族学院、专业学习归口在相应二级学院的模式,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对少数民族卓越班实施以来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少数民族卓越班学生教育管理对策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要充分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卓越班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大政策倾斜、加强住宿管理、优化民族学生成才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丽水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86-03

丽水学院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市,承担着为全国少数民族师资和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任务。从2009年起,学校进一步扩大了少数民族招生规模,招收民族预科学生。2012年,民族学被确立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4年,民族学专业开始招生。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更好为少数民族学生服务,学校于2014年组建民族学院,由浙江省民宗委、丽水市政府和丽水学院共同创办。从2015年起,学校将全校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在民族学院管理,由学生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承担专业教学任务,设立了6个少数民族卓越班,开展少数民族卓越人才培养,深受少数民族学生欢迎。

一、主要做法

1.创新模式,组建少数民族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

2015年,丽水学院开始实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集中在民族学院、专业学习归口在相应二级学院的模式。通过少数民族预科升入学校的少数民族本科学生4年集中教育培养,其他按少数民族招生计划录取的少数民族本科学生大一实行集中教育培养,大一结束后,再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留在民族卓越班。2015年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按少数民族招生计划录取到学校的少数民族本科学生,组建了6个少数民族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集中教育培养。同时,制定了《少数民族卓越班管理办法》。

2.统一领导,建立少数民族卓越班工作机制

为加强高校民族工作的领导,丽水学院实行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联动推进、二级学院协同育人、民族学院为主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学生处、教务处和民族学院等二级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团委、后勤服务总公司等二级单位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少数民族学生集中教育培养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族学院,办公室主任由民族学院负责人兼任。

3.专业指导,实行导师团教育管理

民族卓越班实施班主任负责下的导师制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由民族学院选派,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导师由专业二级学院选派,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组成班级导师团,共同研究和部署班级管理与学生培养工作。针对学生求知欲高、文化程度各异、所学专业类别繁多的特点,民族学院聘任31位专业导师,在学生日常学习中给予指定教学内容之外的指导和帮助。经过一年的学习,84.4%的同学能够适应并喜欢当前所选专业。同时,通过举办民族卓越班学生考研专题讲座,增强学习氛围,促进了少数民族卓越实验班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

4.人才培养,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民族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致,民族卓越班公共基础课实行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第一年通识课的8个学分按“公共艺术2个学分+数学与自然科学2个学分+民族类通识课程4个学分”执行;专业模块课程以通过论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准;以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设民族类系列课程。根据民族卓越班学生需求,开设民族学辅修专业课程。

5.注重实践,实施“素质提升计划”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学习能力、实践锻炼、就业创业、礼仪社交等方面,通过分层分类、集成模块等教育形式,加强培养;在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民族体育等方面挖掘潜力,加强培养与实践;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

构建各族学生交流平台。针对学生来源广、习惯不同、民族间文化传统区别大的特点,学校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工作前提,多形式多途径构建民族学生交流平台,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民族学生和谐相处。

举办了各种民族活动。针对学生多才多艺、自我展现意识强的特点,把激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作为管理工作的突破口,积极举办学生活动,如“民族梦·生活风情展”“三月三晚会”等,专门邀请民族卓越班学生展示其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为他们施展才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社会实践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社会实践的学分是民族卓越班学生的必修课外学分,虽然卓越班的学生归民族学院统一管理,但学生可以在民族学院组织团队,也可以参加专业班级的社会实践。专门配备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指导老师带队的社会实践活动。

6.思想引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学校定期举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学术报告、晚会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傳播民族知识。通过始业教育、党团活动、党员组织发展及日常管理等活动,宣讲民族团结政策,细致引导民族学生树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共同创造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同时,认真设计党团活动,党员发展适当向民族卓越班级倾斜,激励学生弘扬正气、坚定自觉成才的志向。

7.关爱帮扶,多方位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围绕学校提出的“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目标,学校坚持辅导员手机24小时待机,随时接待少数民族学生来访,为其答疑解惑。针对民族卓越班学生大部分存在经济困难,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发展性资助等多项政策,构建全面覆盖的奖助学体系,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同时,在心理上实时把控,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确保学生克服自卑情绪和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校级层面上每学期开展一次少数民族特困生送温暖活动,院级层面上开展一次少数民族贫困生送温暖活动,对寒假留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和帮助,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保障学生最低生活水平。制定了《民族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来自省外的少数民族学生,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可以酌情降低学习和综测要求。多次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全面听取班主任及学生代表的意见。针对集中的早晚自习考勤、信息传达不及时等问题,及时修改制定了《少数民族卓越班晚自修管理规定》,规范学生请假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建立多渠道信息传达模式;专门针对卓越班的综合测评问题,修订完善了《民族卓越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和《民族卓越班学生评奖评优办法》,努力创造公平的考核制度,争取使学生满意。

自2015年第一届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集中民族卓越班教育管理模式,一年后,对199位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全覆盖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68.3%的卓越班学生认可民族学院的管理模式,70.4%的卓越班学生对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的丰富程度表示满意。

二、存在的问题

民族卓越班实施以来,在丽水学院产生较大影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实施之初,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思想认识上,部分二级学院领导、教师认为民族卓越班的学生是民族学院的学生,对专业从属于本学院的民族卓越班学生有一定的排外意识;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大多依赖指导教师自身的责任心,存在专业指导不均衡现象;民族卓越班部分学生对这种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认同,由于卓越班里有不同专业的民族学生,班级归属感不强;学校层面对这一教育管理模式的支持力度有限,在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少数民族卓越班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卓越班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既是民生保障工作,又是宣传思想工作;既是教育工作,又是民族宗教工作;既是改革发展工作,又是国土安全、政治稳定工作,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有着丰富的战略内涵[1]。少数民族卓越班教育管理要着力在“卓越”上下功夫,要根据少数民族卓越班学生的特点,科学制定教育管理的方案,为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提供成长成才环境,真正使民族卓越班的学生“卓越”起来。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选派优秀教师管理好民族卓越班

要抓好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三支队伍的建设。要选派专任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管理好少数民族班。按照一定师生比选派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过硬、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专任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岗位设在民族学院,可以考虑给予一个专门的科级岗;由民族学院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突出的教师担任民族班的班主任;各二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导师。学校层面要上浮班主任、专业导师的绩效津贴,学校在评聘职务(职称)、评选先进和干部选拔任用时对从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给予倾斜。要建立学校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动态数据库,掌握重点对象个人信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思想行为特点等情况,制定管控措施。

3.组建学生组织,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住宿管理

自从学生工作重心从学院转到书院之后,学校在书院制管理下,学生文明寝室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学校在加强民族卓越班学生寝室管理方面也要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按照“集中书院、寝室分散”的原则,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住宿管理。少数民族学生住宿主要集中在伯温书院,分散在不同寝室,建议在伯温书院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宿舍管理服务工作站,建立以书院负责人为站长、以学生科辅导员为副站长、以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为成员的管理团队,负责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少数民族学生住宿管理服务工作的问题。成立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少数民族学生自治管理委员分会,选拔政治立场坚定、促进民族团结、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担任会长(列为民族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自治组织主要负责搭建少数民族学生融入校园环境的平台,在书院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所喜爱的各项校园文体活动。在住宿区内,自治委员会督促少数民族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开展文明寝室建设;教师联系寝室制度覆盖到每个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寝室,学院领导、联系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去走访谈心、了解情况,倾听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力度,积极吸收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

注重在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中培养积极分子,校党委组织部再单列指标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示范作用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试点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党小组,条件成熟时成立专门少数民族学生党支部,担负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团委、学生会等组织中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的学生干部。

5.发挥民族学生特点,优化少数民族学生成才环境

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针对少数民族班单独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尝试成立少数民族创新创业实验班,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加强分类指导,通过重点推荐、“一对一”帮扶等方式,为民族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服务。每年都有重点地扶持几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创业项目入駐学校大学生创业园。二是设立民族学生专项奖学金。学校投入专项资金,设立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奖学金,激励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成长成才。三是努力完善贫困民族学生资助管理办法。设立家庭贫困少数民族学生专项资助项目,鼓励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申报发展性资助项目。四是提供生活保障。针对学校清真食堂不足、就餐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学校要重视办好清真食堂,完善清真食堂管理,优化服务,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餐质量。五是提供广阔的校园文化平台。在校园文化活动上要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的结合,帮助卓越班少数民族学生积极融入校园文化氛围,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加强民族学子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组织有文艺特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加入大学生艺术团,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五彩民族文化节”、体育运动会等活动,积极发挥校园文化氛围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总之,作为肩负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养中坚力量的高校,要努力搭建立体化培养平台,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差异化、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献进.关于丽水学院办学民族特色问题的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工作研究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对策
四川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
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特征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