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土默特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分析

2018-03-30 05:15王晓敏
学理论·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

王晓敏

摘 要:民国初期,在旗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土默特地区教育事业却比较发达,这与教育经费合理分配关系密切,因此,深入研究土默特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有助于丰富民国时期土默特教育史的内容。本文以土默特地区教育经费的内部使用结构和支出层次结构的视角,借助原始档案材料分析民国初期(1912-1922年)土默特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特点,为当前教育支出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国初期;土默特;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52-02

民国初期,文中界定为1912年至1922年间,土默特地区财务状况举步维艰,但土默特旗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从未消减。土默特旗青少年的入学率在绥远蒙旗中是最高的,学校的数量也从清末8所增加到14所,国内外留学者日益增多,本省较有成绩者属土默特最多。可见,民国时期从教育规模、教育质量等方面衡量土默特地区教育事业相对比较发达,这与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关系密切。

一、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分析指标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指标划分为教育经费内部使用结构和支出层次结构。在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基建支出和教育事业性经费两部分。教育基建支出主要是为期一年以上的资产性支出和用于建筑的开支、建筑物的更新和大修开支。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教师工资、补助和福利保障以及学生的补贴、奖励,是保证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劳动报酬。公用费用主要包括公务费、设备费、业务费、维修费。民国初期,教育经费的支出层次结构指教育经费在初级小学、高等小学两级教育层次的比例关系。

二、土默特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分析

民国初期,土默特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类学校经费和国内外旅外学生津贴两部分。1912-1922年间,土默特地区学校包括初级小学校5所和高级小学校1所,分别为第一小学校、第二小学校、第三小学校、第七小学校、蒙文学校和土默特高等小学校。

(一)土默特地区教育事业费中人员经费所占比重

由于原始档案对第一小学校、第二小学校、第三小学校、第七小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记载缺失,故文中只对蒙文学校和土默特高等小学校两所具有特色的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民国三年(1914年),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常年经费预算3 568元,其中教员薪资、学生补贴及其他人员酬金共2 760元,①高等小学校教育事业性经费中人员费占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达77%。据原始档案材料记载,1915年土默特高等小学教育经费支出项包括校长、教习、庶务兼会计、录事兼印刷、校役、学生等人员薪金及津贴;纸笔茶水煤炭;操衣操鞋费;书本费;校舍工料费。民国四年土默特高等小學堂常年教育经费2 798.734元,其中校长、教习、庶务兼会计、录事兼印刷、校役薪资和学生津贴费为2 189.6元,②占常年教育经费总额的78.24%。通过对土默特高等小学校1914、1915两年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高等小学校两年教育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占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额均达到70%。

2.蒙文学校。蒙文学校是土默特旗唯一一所由旗署全额拨付经费的学校。借助档案材料对蒙文学校1914年全年教育经费进行统计,教员十二个月薪金银84两,学生十二个月津贴钱60 800文,齐夫十二个月工食制钱36 000文,十二个月公费制钱36 000文,十二个月烧燃银54两。③根据档案记载18两5钱按新规折合大洋25.7元,④由此推算银1两折合大洋1.389元。据记载,民国初期闽省市通用银元一元换铜钱一千零二十二文。蒙文学校全年教育经费折合大洋约321.62元,其中教员、学生及齐夫经费约211.39元,占事业性教育经费比例为65.7%。

1915年,蒙文学校教育经费花在校长、录事、教员、夫役薪资及学生津贴和煤炭费、军衣操鞋费。蒙文学校常年教育经费支出额折合大洋为564.407元,教育经费中人员经费支出额折合大洋382.093元,①蒙文学校教育事业型经费中人员经费比例达67.7%。蒙文学校在1914年、1915年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比例均超过65%。

经过对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和蒙文学校1914、1915年两年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两所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事业性经费,两所学校均由清末学堂改称而来,教育基建费支出花费较少。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较高,说明民国时期非常重视教员及学生方面的待遇。

(二)土默特地区各级学校间教育经费比较

民国初期,蒙文学校是初级小学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以培养旗署翻译人才为目的学校,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具有民族特色,是革命人士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两所学校都具有建立时间久,教育目的比较鲜明的特点。因此文中主要选取以上两所学校作为初级小学校和高级小学校的代表进行讨论。

1914-1916年,高等小学校常年教育经费逐年降低,蒙文学校常年教育经费逐年提高,特别是1916年,蒙文小学校增设了插班官生,每月需支经费包括教员津贴月支大洋十元;纸笔书籍费月支洋八元;官生津贴月支洋共四十六元;夫役工食月支洋三元;煤炭费冬季月支洋六元、夏季月支洋三元,杂费月支洋三元,茶水费月支洋二元。以上七项冬季每月支洋共七十八元、夏季每月支洋七十五元。②

1914年,高等小学校常年教育经费3 568元,蒙文学校常年教育经费321.62元,高等小学校与蒙文学校常年教育经费比例为11.09:1。1915年高等小学校和蒙文学校常年教育经费比例是4.96:1。根据原始档案材料统计,1916年,高等小学校常年教育经费2 328.95元,③蒙文学校常年教育经费1 532.954元,两所学校常年教育经费比例1.52:1。具体见下表。

数据分析显示,1914-1916年,虽然高等小学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减少,但土默特旗署还是非常重视对高等小学校教育的投入,对其教育经费投入是所有学校中最高的,这与高等小学校在土默特旗的突出地位相关,但在社会动荡时期,教育经费避免不了移做军费,以保障军事力量。蒙文学校随着插班官生的增设,对其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幅度提高,说明民初时期,土默特地区重视蒙汉翻译人才的培养。

(三)旅外学生津贴支出

民国初期,土默特旗署重视保送学生深造,陆续保送本旗学生到蒙藏学校、政法学校等国内外学府学习深造。档案记载“本旗保送京师学校肄业生十名下学期补助学费川资共计大洋四百一十六元一分八厘四毫,京师蒙藏学校肄业生孟学礼等七名学生每名每月应支学费川资大洋各六元,本年六月起至十二月止共计大洋二百九十四元;政法学校学生荣祥和中国公学学生赵瑞年,以上两名学生每人每月应支学费川资大洋各六元,七月起至十二月共计大洋七十二元;军官学校学生彦普肯额每月支学费川资四两,本年六月至十二月共计银三十六两按新定规章核大洋五十元一分八厘四毫。以上共计大洋四百一十六元一分八厘四毫。”④由此分析,土默特旗对家境贫寒的旅外学生发放津贴以保障学生完成学业,鼓励越来越多有志求学的优秀旗籍子弟通过保送或自愿的方式考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三、民国时期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民國时期教育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对教育进行思考和借鉴。

(一)加强教育立法

关于教育经费问题,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经费所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还被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除此,民国时期政府及教育部门为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多次颁发《捐资兴学褒奖条例》,鼓励私人及社会团体捐资兴学,这为当时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鉴古思今,当前我国应该在教育经费筹措、管理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立法,并监督各级政府严格执法。

(二)提高教师薪酬待遇

教师是教育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在民国时期,为了保障教师的生活质量,其薪资在教育人员经费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1]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当今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教师的薪酬待遇,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教师,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

(三)保障学生完成学业

土默特旗发给旅外学生津贴以及本旗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津贴,合起来是个不小的支出数目,尤其民国时期本旗财政状况特别艰难的情形下能够坚持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值得当代学习。

参考文献:

[1]纪昀,等.诗本义提要[M]//四库全书:第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
去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发布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去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超5万亿元
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
美国教育经费委员会反对2018财年教育经费削减
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四年超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