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

2018-03-30 03:26李园园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课程设计大学英语

摘 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系列新型学习方式正在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外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引发颠覆性的变化。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出发,聚焦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外语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以《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为例,设计融合核心素养提升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案,以期为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及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核心素养 大学英语 课程设计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发布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一系列新型的学习方式正改变着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引发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廣泛关注,对课堂教学理念、课程的设计等方面产生了变化。如何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设计出满足大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且适合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大学英语课程是当前“英语教育界同仁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1]。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核心素养是人民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也是现代人获得成功生活与功能健全社会所需的素养,而且核心素养是培育能自我实现与维持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民与世界公民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核心素养的理念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联盟”(EU)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研究一致认为:核心素养是决定个人健全生活和未来国家与世界发展的基石,被视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基于此,2016年我国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的集中攻关,最终确立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然而,尽管目前国家层面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在科目领域实现和课程的有效对接,仍然是教育工作者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2]。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要素与内容

基于课程设计主要指在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前对课程运行模式、课程结构和要素进行计划、选择和安排。具体来说,课程设计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及课程评价四个要素。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应围绕该框架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内容结构与组织设计、学习方法设计和评价设计进行。

1.核心素养在外语课程中的整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向,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结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总体素养框架,并根据陈艳君[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及英语学科本身的属性内含、学科指向的对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笔者把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归结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反思能力。这六种能力应综合作用于英语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教学目的、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体现其特质。

2.面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是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课程设计的起点。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目标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总体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理念和大学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3.基于主题的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载体,信息化时代,应更多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为一体的主题模块化教学模式,着眼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底蕴和思维品质的养成。下一节,笔者将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册)综合教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基于现有教材设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设计方案。

4.融合多媒体的课程学习活动设计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知识只有在合作和互动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和价值,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积极的动机、经验、社会活动、讨论、思索是学习过程的关键。基于核心素养有效提升的课程设计原则,教师应设计丰富的语境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激活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精神。笔者仅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如何设计学习者学习活动。

第一课Living in Harmony主要关注了“人类和谐生活”这个主题,warming up环节,课前笔者让学生进行常规的小组活动展示,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和谐是什么?什么是和谐的社会?什么是和谐的家园?”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动(In your daily life, have you ever touched by the simple act of kindness?)通过脑力风暴和故事分享环节,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有了概括性了解,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接着,笔者分享一段小视频Give it a try,视频针对生活中暖人感人的瞬间进行播放,播放视频同时播放好听的歌曲“a simple act of kindness”,这与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密切相连,通过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话题有了更多的感触和思考。

第二个环节是名人名言,每次课前教师会以预习的方式让学生搜集关于本课名人及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同时鼓励学生搜集更多与本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和信息收集的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listen and respond, 文章播放了一段一位母亲通过完成一项对陌生人微笑的作业,进而意识到无条件接纳别人重要性的故事,通过播放的录音片段,学生先后完成泛听和精听两个部分,这个部分突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中重视信息和语料输入的观点相契合。

第四个环节是本单元的主体部分Read and explore,课文提供了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讲述了作者通过一件小事引发了对“当今社会还能指望陌生人的善意吗”的思考并通过自己横跨美洲大陆,途径14个州,4223英里最终顺利抵达终点的冒险行动,重新捡拾对国家和人民信心的故事。由于文章较长,涉及的地點较多,笔者没有采用常规的课堂讲述,而是提前安排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提前打印一张美国地图。由于文章大量篇幅是作者对此行所见所闻的描述且篇幅较多,因此设计了team task——假设“我”是当事人,让学生以旅行者的身份绘制此行的路线图,并在路线图上标注发生的感人故事和所思所感。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对美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地标性建筑金门大桥坐落在哪里,美国共有多少个州,自然形态怎样等),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意识。最终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提高了快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最后,笔者在课后设置了一个主题辩论环节。结合前段时间热播电影《芳华》主人翁刘峰的故事和电影片段的播放,引出辩题“在当今社会,我是否会帮助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分正反两方,组织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对当今社会热门话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强化了思辨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总之,通过一系列诸如此类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5.多元化的课程学习评价设计

根据Campbell(1996: 23-24)教学评估的五项基本原则:(1)多角度评估;(2)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3)反映教学信息;(4)正式与非正式评估同等重要;(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估者。笔者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定为:科学性原则、多元化原则、激励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及发言的积极程度、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学习过程方面:如课堂表现情况AX如作业、笔记、学习心得或日志及学习过程中的批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和与同学的互动和交流情况等以小组方式做出评价;在课程内容的考核方面应包括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及小组评价打分等。此外,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应通过灵活的方式考核学生。其中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策略的运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和是否具备反思、自我管理及自我评价能力等的综合评价[4]。只有把形成性评价贯彻到课堂始终、学期始终,才能充分开发学生多种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应停留在空谈口号,必须与教师精准的课程目标设计、基于主题目标的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活动设计、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设计密切结合,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05).

[2]蔡清田.“国民核心素养”转化程领域/科目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5).

[3]陈艳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03).

[4]李园园.立足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JKGHYB-0131)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研究”(项目编号:2019-ZZJH14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化时代课程设计大学英语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