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州新城产业园区技能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03-31 10:22曹乾斌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堂金堂县高技能

曹乾斌

聚焦错位协同,培育产业生态;聚焦供需匹配,完善创新生态;聚焦人才需求,重构生活生态;聚焦转型升级,构建政策生态。

结合成都市金堂县以沱江为轴线、淮州新城为中心,推动形成“金淮一体,拥江发展”新格局的发展思路,县人社局对全县技能人才特别是淮州新城产业园区技能人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就如何为实施“东进”战略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技能人才现状

金堂县技能人才总量为11.51万人,其中,初级占28.06%,中级占54.39%,高级占15.55%,技师及以上占2%。淮州新城技能人才总量为2.28万人,占从业人员的71%。

目前,淮州新城有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3.2万余人,其中规上企业共135家,从业人员1.7万人。预计未来三年,节能环保产业人才缺口0.6万人,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缺口0.24万人,通用航空企业人才缺口0.1万人。

存在的问题

淮州新城技能人才结构还存在总量不多、高技能人才存量较少、人才层次结构分布不合理、“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相较于成都其他产业集聚区,淮州新城起步较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二是淮州新城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来支撑,但目前金堂县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用人需求。三是目前金堂县普通技术工人流失严重,有近8万名普通技术工人常年在县外务工。未来3年,淮州新城急需近3万名普通技术工人,低端技术工人回引需加大力度,劳动力“净流出”的困境亟待打破。

破解人才窘境的对策

提量。一是摸清“家底”。对全县特别是淮州新城不同工种、类别、职级的技能人才进行专项统计调查,力争2018年9月底完成全县技能人才摸底调查报告;同时,强化淮州新城入驻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分析与研判。二是发展职业院校。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加大民办职业院校政策扶持,力争在5年内把川锅技校创建成为技师学院,并结合产业布局调整院校专业设置。三是壮大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引导县内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展民办职业培训服务,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四是做好中高级技能人才招引。持续做好外出技能人才回引工作,通过多元化抓技能人才增量,力争到2020年全县技能人才总量达18万余人。

育才。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引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平台。启动“五个一”工程,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一批人”,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深化一批人”,举办技能大赛“挖掘一批人”,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活动“树立一批人”,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动一批人”。力争3年内,人才结构层次明显转变,高级技能人才达3万人,技师及以上0.8万人。

留人。一是增强技能人才获得感。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支持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或越级参加考评,让技能人才始终感受到职业有规划、成长有希望,认可金堂发展环境。二是增强技能人才归属感。成立“金堂县技能人才之家”,将技能人才纳入领导联系专家工作范畴,完善技能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让全县技能人才获得归属感、认同感。三是增强技能人才荣誉感。每两年举办一次金堂县“十佳工匠”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创新。一是打造“技能人才供需平台”。建立全县技能人才供需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动态服务帮助的同时,也为待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实现企业与求职者无缝对接,此项工作力争于2018年年底完成。二是建设三大产业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以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契机,集成政策、资金,积极做好现代化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引进,高标准推进职教教育发展,以川锅高级技工学校为蓝本,以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为核心,在淮州新城打造定位准确、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三大产业技能人才培育基地,精准服务三大产业发展。三是打造金堂“技能竞赛”品牌。在前期承办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总决赛、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等赛事的基础上,积极申办各类技能大赛,打响金堂技能竞赛品牌,扩大金堂在技能人才中的影响力,打造金堂技能竞赛这块“金字招牌”,“以赛促训”“以赛带练”整体提升金堂县技能人才水平。

猜你喜欢
金堂金堂县高技能
借灶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金堂县人力资源形势分析与研判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多元融合发展 增强技能支撑 加速培养人才
金堂县:“春风行动”激活创业就业“一池春水”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金堂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带来的经济影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ementing displacement interface stability of extended reach wells *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