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8-04-01 04:28巩克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内化多元化

巩克菊,丁 燕

(山东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 250101)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交流,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利益多元的新时代。这种以利益主体多样化、利益客体丰富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和利益观念活跃化为主要特征的利益多元化的新时代,既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又提出了新挑战。

一、新时代利益多元化的内涵和特征

多元化即多样化,是相对于一元化、单一化形成的一个概念。所谓多元,一般而言具有如下含义:“多个”,即某体系范围内存在多种类型的主体;“独有”,每个主体独自享有自己的利益;“共享”,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

新时代利益多元化的含义应包含以下要点:一是在一个利益体系之中,总是存在多个、多种类型的利益主体。二是在一个利益体系之中,每个利益主体都是独立的,具有自主性与自为性。利益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其原因就在于利益多元化意味着利益的自由,利益主体在利益的占有、实现方面存在着多元利益的自由竞争。利益主体在市场中自由的竞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才能在实现差异化利益基础上形成异中求同的共同利益。惟有如此,才能为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在自由竞争中分享共同利益,每个利益主体才能够对复杂的利益关系做出恰当的安排。三是在一个利益体系之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又是彼此制约、相互牵绊交织在一起的。虽然各利益主体都是独立的,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激烈的竞争,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利益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不存在共同利益的诉求。共同利益在其本质上来说,是寓于特殊利益之中的,“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1]所以,人并不是仅有私利的一面的,还同时存在着某种共同利益诉求,并对个人利益起着制约作用。如当前人类社会所普遍面临的全球性利益问题,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综合上述对利益多元化内涵的理解,利益多元化就是在一个利益体系内,存在着多个类型的独立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在利益目标设定、利益要求表达、利益获取方式选择、利益关系掌握和运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互竞争而又博弈共存甚至有限对抗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

新时代利益多元化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利益关系、利益实现等方面的结构要素。利益收入分配的结果、利益分配格局多元的表现以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多元化等是利益客体的内容;利益竞争行为、利益实现的手段、途径则是利益关系的内容。新时代利益多元化的特征主要是:

一是利益主体多样化。它是指个人利益独立化和多种利益群体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物质利益并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就使得不同利益要求组织化和人格化,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诸多重大改变,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

二是利益客体丰富化。利益客体的丰富化是指能够满足利益主体需要的对象不仅变得日益丰富、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利益客体是利益主体所追求和满足的对象。利益不是一种纯粹主观的东西,人的利益的成立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客观对象之上,通过对需要对象的获得、占有和分享而实现的,这种对象就是利益客体。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所处的地位不同和所持的利益观、价值观不同,其对利益的诉求也肯定不一样,利益客体自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利益客体展现的面貌也会不同,利益客体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就新时代的中国而言,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利益客体的丰富化不仅表现在横向领域的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利益等多个方面,也表现在利益实现的层级结构的展开,利益分配的不充分、非均衡化等其他方面。

三是利益关系复杂化。这主要是指利益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内在地包含着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的关系、利益主体与利益主体的关系。在新时代,由于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利益客体的丰富化,利益主体与客体、利益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呈现出更加纷繁复杂的局面。

四是利益观念活跃化。在新时代人们的利益观念表现出了独立性增强、差异性明显、选择性多变等特点。利益观念属于社会意识与社会信念。在一定意义上,它可以确定个人、群体或社会的利益行为方式、交往准则、生活态度, 也可以成为在特定的文明形态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判断利益行为的是非、评判利益行为的美丑、区分利益行为的好坏、确定利益行为爱憎的主要标准。利益主体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它追求利益的行为。新时代,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瞬息万变、信息的快速传播又加之各种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现,加剧了人们的思想波动。一样的思想问题,在某种条件下解决了,可能在另一种条件下又会出现。在此时解决了,在彼时又出现了。受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思想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人们的思想处于多向度、多线条的变化之中,可预测性减弱。

二、新时代利益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利益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项以引导、规范和调适人们思想、行为的教育实践活动,利益问题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视野中,这是新时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利益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新变化表现在:

(一)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引导人们的利益内容方面遇到的新变化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来说,它是具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人们的利益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利益内容需求的层级结构也逐渐展开。从利益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注点在于:

1.利益内容多样化、动态化的挑战

第一,领域利益多样化,人们对各领域利益的追求目标和侧重点出现差异化。就领域利益的内容和目标来说,比如对政治利益,人们追求更多的是正义,对经济利益追求更多的是公平,对文化利益关注更多的是平等和发展,对生态利益关注更侧重于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等等。

第二,不同利益主体对利益内容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一是先富阶层对政治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正如亨廷顿所说:“现代化意味着各种新和旧、现代和传统的群体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的,意识到自己在与其他群体关系中的利益和要求。的确,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传统社会许多自觉的认同程度和组织程度都很低的社会势力中产生群体意识、内聚性和组织性。”[2]目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社会中地位上升和新生的阶层,已经有了积极参政的利益诉求。新的社会阶层在拥有较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对政治地位也表现出了敏感性。比如私营企业主、股份制企业大股东、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等,他们对政治利益追求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愿望。二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阶层对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实现收入公平的追求更加强烈。三是人民大众对生态利益的诉求更加凸显,渴求有更多更美好的绿色生态产品。

2.利益内容层级结构展开的挑战

层级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有机结合而组成的等级秩序, 它包括横向结构的多维性和纵向结构的等级性。事物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联系和发展的时候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结构。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利益内容需求的层级结构逐渐展开。

第一,从横向结构的多维性来看,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态有不同的归类和划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方面。不同横向形态的教育内容,由于他们性质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比如,政治教育属于信仰教育,思想教育属于认知教育、道德教育属于规范教育,法纪教育属于保障性教育,心理教育属于自励教育,采取的教育方法也就会不同:有时采取灌输为主的方法,有时采取说理引导的方法,有时采取内省自律和强化他律相结合的方法,有时采取体验方法等。同时,由于对利益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人民利益,必须注意到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这些要求不一定同时发生,也不一定同样重要,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二,从纵向结构的等级性来看,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会先后出场。在温饱等生存问题未得到解决的时候,物质需求是人们的第一欲望,但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就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现实的利益需求总是建立在人们已经获得的需要基础之上。例如,古代与现代相比较,人们的利益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与信息时代的利益需求差异也很大,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人们判断利益的标准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逐渐由侧重经济利益向经济、政治利益并重转变;由侧重物质利益向物质、精神利益并重转变;由侧重眼前利益向眼前、长远利益并重转变。社会发展是不断由注重社会财富数量的积累到更注重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仅注重经济利益,更注重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利益的各方面均衡发展,不仅注重衣食住行等基本温饱需求,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中,利益的层级结构也呈现出来。“例如,广大农民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要求更多地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广大职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参与企业的民主改革、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自己的企业主人翁地位;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阶层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社会贡献的不断增加,迫切要求享有与其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相同的政治地位和权利。”[3]因此,随着人民群众利益内容需求的层级结构逐渐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必须随着利益的内容不断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上述分析,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必须突显人的利益内容本质及其丰富性问题的研究。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利益关系不再仅仅是计划经济下单一的“政治关系”,而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多重规定。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发展除了要“以人的本质是受经济关系制约和决定的原理”来指导外,还要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上来把握人的本质的规定性。“要研究社会关系一切方面的内在联系,注意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注意政治关系的主导性、文化关系的先导性,法律关系的规范性,道德关系的伦理性,并注意这些关系的相互影响和综合作用。”[4]深入研究人的利益内容和利益关系的丰富性,有助于揭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深刻把握教育对象,从全面的社会关系中分析教育对象。

(二)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下遇到的方法挑战

利益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利益主体思想和意识的巨大变化,增加了社会共同利益协调一致的难度, 而且容易引发为追逐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不良现象, 使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思想观念受到冷遇和漠视。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以确认各利益主体存在为前提,以尊重追求合理的利益为保障,又要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从社会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规范和调节不同利益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对个别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进行协调。这就要求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加强对教育对象的主体需求关系多样化,以及针对利益主体多元化下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创新教育方法。

1.从外在强制灌输向内化认同的挑战

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利益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注重双向交流和互动。向人的内心深处用力,更加注重内化认同。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外在强制灌输的方法暴露出了很多明显的缺陷:一是经济利益多元化条件下,要求各利益主体以独立的身份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人们要相应具备开拓性、创造性等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和内容没有把每个利益主体的需求选择和个性发展作为依据,只是将标准化内容“注入”了事,每个利益主体都被标准化、模式化了,强制灌输是一种缺乏创造性的方法。二是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平等的方法。强制灌输的方法是一种不平等的方法。这种方法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表面上看似存在相互交往,但这种交往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事实上反映了社会本位和教育者中心论。在不平等交往下,受教育者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灌装美德的袋子,毫无独立见解、批判意识、创新精神。这种教育方法在利益多元化时代越来越不合理和无效果。

2.从单向说教向双向互动的挑战

经济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受教育者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双向交流,并考虑如何使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方法实施的效果。互动教育模式强调:一是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此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平等对话为基础,通过中介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的,坚持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体的教育。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看作是二者进行的一种思想的交往、沟通,这种模式既能发挥的教育者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受教育者认知主体的作用,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既是活动主体,又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教与学都是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完整的活动过程。互动教育模式体现了合作教育、自主教育、活动教育等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视,是适应现代主体多元化和主体性意识增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单一封闭方法向综合开放方法的挑战

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影响人们思想的因素和环境更加多样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工作。受教育者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价值取向出现的多元化趋势,要求摆脱过去采用单一封闭方法的传统模式,采用多元、综合的方法,提高方法运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和载体。信息化时代思想观念的传播更快捷、更复杂、更多样,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综合分析教育方法在新时代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象的影响。要分析教育主体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加强有效的教育实施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有效建构。

三、新时代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在教育内容上要体现人们利益需求的时代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灵魂,是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其涉及的理念和价值层面表现在各个领域,具体关涉到人们各个方面的现实利益。而人们的现实利益既是客观的、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的利益需求已经变成对美好生活的利益需求,具体表现在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社会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要在各个方面落地,要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主动解答新时代利益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优化和促进个体的利益和谐生存和人际之间的利益和谐。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突出面向利益主体的新型利益观,进行“个体利益、群体利益与类利益”辩证统一的利益观教育;面向利益内容的新型利益观,进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辩证统一的利益观教育;面向利益实现层次的新型利益观,进行“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 辩证统一的利益观教育。

通过这些具体化的内容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全社会形成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利益共识。二是承认个体谋求自身正当权益的合理性,又必须设定一定的限制性规则,制订一定的价值基准和伦理底线,以对之进行维护与调整。从而做到在承认并关注他人与自己有差异的价值需要时,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看作是相互性的关系。这是一种和而不同、异中见同的关系。每一个交往者都必须认真考虑主体间的利益牵扯,知道彼此需要什么,要遵从什么样的交往规则,必须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正如习近平要求的那样,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只有切实与群众的现实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把党心、民心凝聚起来,凝聚社会力量,统一人民思想,巩固党的领导,保持社会和谐。

(二)在教育方法上要遵循灌输观念与内化生成相统一的方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信息化的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需要培养人们具有一个包括“社会内容”和“能力”的完整的品质结构。必须克服传统的、片面的、单一的教育方式,实行灌输规范与内化生成的主体性培养相统一的教育方式,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增强人们辨别利益是非、处理好利益关系和提升自我修养的能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灌输要适应内化主体的利益发展需求,确保理论灌输的必然性同内化主体利益发展的可能性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向社会成员灌输教育内容,但在灌输过程中要以尊重实现个人合理的利益需求为着眼点。真正有效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总是一定主体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的内化。只有反映和契合一定主体的内在需要,才能为一定的主体所内化,成为推动和指导主体自觉满足自身需要活动的内在动力。”[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越有针对性、内化主体的内化意识就会越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程度就会越深,产生的内化动力就会越大,内化效果也就越好。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7]因此,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灌输时,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变“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真正实现其价值,必须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一方面,教育者要转变理念,要与受教育者建立沟通、互动的关系,建构交互主体的互动模式;另一方面,要发挥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尊重受教育者,关心受教育者,贴近教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只有得到受教育者的积极响应和有效配合,才能从“口服”,得到“心服”,得到内心的认同和接纳,并自觉将传导的教育内容内化为稳定的思想意识体系。

二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性。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交互作用协同起来,整合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在实施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与变化了的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受教育者思想观念、对受教育者认知方式等的影响,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灌输所传导的客体信息顺利为受教育者所接纳。新时代由于利益多样化、多重性和多变性特征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者既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相应地调整内化计划,又要掌握环境变化的客观规律创造新的内化环境,提高内化效果。

2.灌输要适应时代变化的利益观要求,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动态发展符合新时代发展潮流

从教育者利益观理论灌输的角度来讲,要保证理论灌输的目的性和高效性,必须把时代变化同利益观理论灌输的目标性结合起来。为此,应做如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把握受教育者的谋利意识动向。从改革开放前的不敢言利,到改革开放后敢于言利,再到新时代改革逐步深入过程中的积极求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受教育者在谋利方面思想动向上的变化,从而在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对受教育者在谋利方面给予充分的理论支持和道德肯定,要尊重和鼓励个人对正当利益的积极追求。当然,也要对不正当的利益目标和利益手段坚决予以批判和抵制,科学地引导个人的利益取向。

二是把握受教育者的利益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灌输在对受教育者的利益价值取向发挥影响的关键是在尊重个人利益追求与满足中把握好三个方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正确认识;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的正确处理;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中,局部与长远利益的认识。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要掌握受教育者内在的利益价值判断,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实现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内化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